从众效应与股票
(2008-07-12 23:50:06)
标签:
理财财经从众效应从众实验巴菲特中国股票 |
分类: 基本面 |
端宏斌投资方法论之一
心理学家 Solomon
Asch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从众实验,他最初的想法是,人们只是当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困难以至于自身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才会从众,如果问题很简单的话,那么人们就不会从众,但实验结果却证明他这个预期是错误的,即使问题非常简单,人们通常也会宁可放弃自己的想法,转而支持群体。该实验并不复杂,首先请观察以下这张图:
图中一共有四条线,要解决的问题是,图中线条 A同线条 1、 2、 3中的哪一条长度相等。任何一个拥有正常智力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线条
A同线条 2长度相同,而实验对象最终却选择了线条
1。因为参加实验的人,除了最后一位是真正的被试者之外,其他人都是心理学家找来的同谋,被试者发现其他人都一致认为答案是线条
1,此时他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压力,因为他的想法和群体不同,被试者从最初的大吃一惊,演变成后来的焦虑,经过一番心理斗争之后,他最终认可了群体的想法,也回答说线条
1才是正确答案。
更有趣的结果还在后面,当心理学家的同谋离开,被试者是独自一人的情况下,再问他相同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被试者还是坚持回答线条
1才是正确答案,看来群体的压力不仅仅能够改变个体的行为,连个体的思想也能改变。对于这一点,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人类有一种认知协调的本能,心里想的和口头说的最好要协调一致,现在既然口头上已经承认了线条
1,那么他就会改变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使得内外协调一致。换句话说,他不会承认自己是迫于压力才改变的想法,而是认为事情本来就是这样。
经过心理学家的反复试验,他们发现超过 70%的人都至少表现出一次从众行为,只有约
25%的人从未表现出从众行为。要知道,心理学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简单,一眼能够看出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 1/4的人愿意坚持。
接下来心理学家着力去研究到底是什么使得某些人从众而另一些人不从众。通常的想法是,男人可能不会从众,而女人倾向于从众,但心理学家发现,在这一点上性别的差别很微弱,男人可能认为
“与众不同 ”是有能力的表现,女人也可能认为与他人合作并保持观念一致才是有能力的表现,但男女在从众实验中表现差别不多。
心理学家最终总结出两个决定性的因素,分别是知识和自信,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例如,如果题目是关于物理学的,那么物理系学生表现的不从众,而文学系学生则表现较为从众,反之亦然。另一点是自信心,不从众的人通常比别人更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的人就像是墙头草,随时随地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跟随大部队走。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也可以来分析一下现在的股市。这一轮牛市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接着的熊市是中国历史上最快的熊市,其原因并不复杂,就在于新股民(当然也包括新基金经理)人数众多,由于股市知识有限,使得从众效应达到了最大化,一只股票,无论多高的价位都有人愿意买,无论多低的价位也都有人愿意卖。支持他们的就是群体的压力,但他们并不会承认这一点,反而会说: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子。 我们可以考虑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只股票今天上涨了,某甲看完之后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是股票都会涨。接着第二天又上涨了,第三、第四天也在涨,此时某甲就开始不安和焦虑了,他会后悔为什么自己最初就没买,然后一想到买了这只股票的人个个都赚钱了,而自己却被排除在外,就开始感到了群体的压力,似乎群体在对他说:谁让你不听大部队的话,现在怎么样,吃亏了吧,傻眼了吧。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某甲终于也杀了进去,接着某甲的内心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不会承认自己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才买的股票,反而会认为这确实是一只好股票,甚至于还想和这只股票
“谈个恋爱
”,因为他越看越觉得她可爱迷人,放眼望去似乎都是她的利好消息。很多人会给自己所买的股票起一个好听的昵称,似乎股票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异性朋友。同样的解释也适合于股票下跌的情况,他不承认自己是迫于别人的压力之下才抛售股票,而是会认为这原本就是个
“破股
”,至于当初为什么会买,他会说自己被欺骗了,是因为坏人太狡猾而不是其他原因,接着再用恶毒的语言来诅咒这只股票的相关人员。可想而知,股市里的从众效应从短期看,确实能让人赚到钱,但从长期看,他能保本就要谢天谢地了。
让我们来看一下所有的投资大师都是怎么样的人,首先他们拥有知识,这是成功投资的基础,有了知识就不容易被别人所影响,拥有知识的唯一途径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做研究工作,投资股票不是买彩票,随随便便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其次他们都非常自信,讲一个巴菲特的故事,当网络热潮达到顶峰的时候,巴菲特坚持不参与(当别人都在赚大钱的时候,巴菲特出现了罕见的亏损),《巴伦周刊》(著名的投资杂志)为此把他做成了封面人物,标题是
“沃伦,你哪儿出错了?
”当然,事后这进一步证明了巴菲特的智慧,《巴伦周刊》则变成了完美的反面教材。被著名的投资杂志做成封面人物加以批判,这种压力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承受,唯有具备超强自信心的人才能做到。当然,自信心的来源是你的知识,没有知识的自信就是匹夫之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