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钱在谁的口袋
钱在谁的口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873
  • 关注人气:1,9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否能真正实践自己的诺言?

(2007-12-09 21:26:52)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证券/理财

分类: 成功人扯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否能真正实践自己的诺言?

当今时代,众多全球贸易壁垒已经消除,世界各经济体之间越来越息息相关。全球各个国家都在逐步协调统一其会计准则并且制定一套真正全球化的商业语言。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的引导下,过百数国家——尤其是欧盟和众多亚洲国家——已经开始执行或者计划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

迄今为止,美国一直坚持不合作的立场,但是风向在改变。2007年11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在此之前该机构一直要求外国公司或者遵循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来编制财务报告,或者依据该准则进行调节——宣布他们将允许那些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外国公司进入美国资本市场,从而推动美国与国际准则的兼容。与此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思考是否进行改变,以允许美国国内公司有权在采用《公认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进行选择。

众多会计协调的支持者们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会增强财务报表之间的可对比性,提高企业透明度,改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并由此最终使公司和投资者受益。

但沃顿商学院会计学教授鲁兹·黒尔(Luzi Hail)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理由对这些高期望值保持怀疑态度。他尤其对强制执行会计准则的前提表示置疑。即使那些会计制度具有非常高的质量,强制执行会计准则是否真正能提高企业报告的信息量或者可对比性呢?

在一份题为《全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强制执行情况分析:经济后果的早期迹象》(Mandatory IFRS Reporting Around the World: Early Evidence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的新调查报告中,黒尔和他的合著者——德国曼汉姆大学(University of Mannheim)的霍尔戈·达斯克(Holger Daske)、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克里斯蒂安·洛茨(Christian Leuz),以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罗德里格·威尔第(Rodrigo Verdi)——率先对进行中的会计国际趋同所宣称能带来的好处进行了分析阐述。

寻求全球会计通用语言

“会计趋同代表了一种革命,”作者说。“数年前,大部分观察家可能会说不可能将美国的会计制度同全球公认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合二为一。但现在看来这些改变确实可能发生。”

黒尔称推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日渐被大家所接受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人们希望降低资本成本,并且消除当上市公司遵循不同报告准则时会产生的相关成本。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近允许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此之前,如果某欧洲公司希望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或其它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它必须对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财务记录进行调节以符合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而这项工作成本不扉。”黒尔说,“理论上来说,如果所有国家均遵循统一的一套会计准则,这方面就不存在问题。而且如果新会计体制强制要求公司在报告内容和方式上更加坦诚,投资人将会从中受益,并且能对将来的情况有一个更清晰的画面。那也正是大洋两岸制定这些准则的机构在他们追求统一的全球会计语言中所提出的主张。”

但是黒尔补充说:“作为研究人员,我们想提出一个问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否真正实践自己的诺言呢?”

文章中提出说在强制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后,相比于执行之前或那些尚未遵循该准则的公司而言,遵循该准则编制报告的公司其市场流通性和公司价值平均至少提高了2%至6%,同时贸易成本和递要报价差距也一般得到缩减。

“相比于流通性上将获得的收益,在资本成本上的影响并未如此鲜明,”他补充说。“但是,资本成本上效果较弱可能表示在新会计体制下对收益进行预测暂会存在困难。”另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公司实际更改其报告体系之前,市场会更早地做出反应。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收益的不均衡分布

总的来说,市场反应良好,因而看上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达到了准则制订者、公司和投资人所希望的效果。

但是,更进一步的分析展示了一种更微妙的情况。“为什么之前一些上市公司自愿选择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其它公司一直等到强制执行呢?”黒尔问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那些提前遵循该准则的公司来说,在公司价值和流通性上的积极影响开始显现。这点非常有意义,因为对他们而言转换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收益应该高于成本,否则他们之前不会做此转换。”

这个理由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公司一直等到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才开始执行那些准则。

“如果对这些公司而言预先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无利可得,”他说,“那为什么要突然改变成本收益均衡情况,让他们别无选择呢?当然,相比于不强制执行之前肯定还是会有其它一些收益,比如说提高可对比性,投资人之间的风险分摊更合适,或者等等。”

黒尔补充说在评估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后果时,利益的不均衡分布增强了对报告动机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实际上,针对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在流通性上的收益进行分析后,其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个观点。“我们发现并非每个国家仅仅通过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从中获得收益,”黒尔说。“相反,我们注意到只有那些拥有相对严格的执行体制、或制度环境鼓励收入更透明的国家才在流通性、价值和资本成本上获得改善。”在那些执行不得力或者报告动机差的国家,推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未能取得效果。

黒尔认为这些区别也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否这些有益的影响均仅仅源自推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是因为那些进行转换的公司其经营环境发生了改变呢?这点并不明确。”他指出。

事实上,文章提出说仅仅是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能并不足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量或可对比性。黒尔和他的合著者称最近的数份调查提到了会计准则的“有限作用”,并且对观察确定公司会计报告质量时分析公司报告动机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如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其它种种会计准则一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给了公司充分的自主判断权,黒尔如是说。“一方面这是件好事情,因为会计报告涉及相当可观的判断,应该允许经理人将他们的优势信息传递给公司外的投资人,或者基于竞争原因将信息保密。”

但是这些判断权的使用可能有赖于公司的报告动机,而这些取决于像国家法律制度、各种市场力量、公司运营特征以及经理人个人目标等种种因素,文章中如是说。“最终,即使准则要求披露优势会计实务和更多信息,公司在执行这些准则后所提交的数字是否会真正具有更多信息量这点并不确定,”作者总结说。

“我们强调说这点并不仅仅是正确执行的问题,”黒尔说。“即使是执行得非常完美,只要会计制度——基于良好的目的——提供一定的判断权,并且公司有不同的报告动机,所观察到的会计报告行为就会因公司不同而有所不同。

美国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结果

文章同时也就允许美国公司在国内报告中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预期带来的收益提出了一些疑问。“我们的研究发现在那些当地公认会计准则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不大,或者在数年内逐渐趋同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第一时间强制采用该准则的公司所获得的流通性收益较小,”黒尔说。“这是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制度改变一般幅度较小。”

美国早已拥有强大的执行体制和活跃的资本市场,因此黒尔预计允许转换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给资本市场可能带来的收益很小。“基础设施早已经到位,并且公司也存在来自于投资人的强大压力,所以我们在美国公司如何编制报告上可能看到的影响不大,”他补充说。“但可能美国公司可以获得可对比性上的收益,在其他国家早已转换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美国已经落后的情况下这点尤为显著。”

      他总结说,全面地来看,采用通用全球会计语言所带来的影响不能被视为已有定论。“我们的研究发现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对全球财务报告流程上产生了影响,”黒尔说。“但是全球会计准则趋向的经验教训和收益、以及对公司日常报告行为的影响,这些都尚在争议中,并且在将来数年会持续成为一个主要的政策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