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证券/理财 |
分类: 成功人扯 |
在这里首先我想去划分证券分析的几大类别,而不是几大理论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熟知的证券理论,既有体系的理论有三个: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道氏理论被奉为经典,因为几乎所有的理论家把它作为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的基础,由大家熟知的缘由,在这里就不多说。在我看来,应该划分的不是理论而是理论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更加容易看清楚。
我把证券分析理论划分为:价值型理论、归纳型理论、预测型理论和跟随型理论(或者说趋势型理论)。在我看来,这样划分的基本原因,来自我们对于理论本质的认识。这也是各种理论的建立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加容易得去分析各种理论的本原,从而可以找到在交易上的行为依据的正反两面,基本预知我们的操作的可能的结果。
证券的波动本质
证券波动的本质,是资金行为的结果或者说是资金行为的表现形式。不管证券是围绕证券价值波动还是脱离证券价值波动,还是遵循这所谓的周期、波浪、型态,证券波动的本质都是资金的行为导致。
作为证券本身,一个最要的属性就是交易。一个只有资金的非交易证券是不存在的。讨论它也毫无价值。证券的最大最根本的属性就是交易,这个交易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证券交易以资金来完成,或者是等价的资本来完成(可以换算为资金)。证券交易的最终都是有资金来完成的,我们可以将证券的交易行为归属到资金的行为上。资金在证券交易上的表现出两个属性:资金行为和资金的行为方向。仅有资金行为而没有资金行为方向的证券,缺少交易价值。恒定价格的证券本身也缺乏存在价值。打个比方,一个恒定交易价格的100元国库券有多少的交易价值。
经典的道氏理论和其后期的理论扩展,基本没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作为道氏理论的建立者,在一定的时候不得不借助交易量来研判波动,道氏意思到自己的理论的缺陷,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来弥补这个缺陷。而作为波浪和江恩却走的更加远,强行剥离了资金行为本身,走向更加远的误区:波动形式归纳。忽略资金行为的任何理论都不同程度的脱离了证券分析的基础。
作为证券分析不仅仅要去研判资金行为方向——各种证券的表现形式,还要研究资金行为。
在我们可以用一个替代,可以把资金行为和资金行为方向简化为:交易和交易方向。一般来说资金行为的表现形式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交易量。但是这并不科学。资金行为的复杂性不是仅仅单纯交易量可以说明的。证券本身形式的不同,和证券的交易形式的不同,使得资金行为的呈现多样性,其分析也有所改变,单纯的交易量和持仓量都有失偏颇。
价值型理论建立的来源于市场经济的交换基础:不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的原则最初有格雷厄姆奠定下来一个大致的标尺。这个标尺可以是市盈率、可以是估价、可以是未来价值估算,也可以是资产净值。这个标准由于其实践概念上的定位混乱,也造成各类厄姆本人的交易上的严重失误,同样巴菲特也是,尽管现在我们所奉行的是结果主义。
价值型的根本误区所在:是忽略了价值判断的大众心理认同和价值判断在整个上品交换活动中的不确定性的来回波动。
道氏理论是典型的归纳型理论,同样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也是,只不过后两者更加突出预测。所谓的形态理论,混沌理论带有归纳和预测两个特性。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归纳和预测型理论,但是一个交易者可以毫不困难看到这些理论的致命缺陷所在:1:作为证券波动方式不可能穷尽,2:作为证券波动不可能重复。所以聪明的预测理论无不给自己打上一个自我宽慰的标签:不是简单重负。可是作为理论这个说法是不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在我们所阐述的后面的理论,你可以看到:这两种理论的实际上偏离的证券波动的本源。这两种理论来自于证券波动的表面现象的总结共和归纳,或者换个说法:是在描述证券波动,照猫画虎。
几乎所有的指标都是来自跟随型理论基础,而指标的含义带有预测意义。这些指标系统无非是要把证券波动演化为一个固定的数学模式上的形式。从而用这种模式去研判目前的波动状态和未来波动的可能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跟随性的指标系统不过是证券波的外衣,一个附加的辅助分析。从它开始建立就基本扭曲料证券波动的原本面目。看起来很像是皇帝的新装。所以才会有亚当斯全面否定自己的经典指标系统,陷入一个更加危险的不可知主义:对称和不可知,直到后期所谓的随机行走理论。后期的混沌理论更是走的越来越远。在现实的逼迫下,各种不可知理论发展的更加迅速,我们可以把他们叫做:算命主义理论。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还是那个说法更加贴
前一篇:股市的规律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