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分类: 公司行业 |
近年来不断有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推荐旅游业的股票,如峨眉山、黄山旅游、青旅控股及酒店业、甚至航空类的股票。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经济型酒店的热火朝天,今年也有不少推荐酒店业的投资报告。这让我想到一点,这些投资报告若非别有用心,就是分析师的一种悲哀,因为他们是按行业划分的。他们只了解自己所研究的行业,只知道这个行业的股票,为了完成上面要求的研发报告数量,就只能违心的推荐一些并不具备太多优势的股票,而无视市场上有更多优势的股票,更多投资的机会。
我不看好旅游、酒店及航空类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多年来我一直坚信这一点。我的单位是我们省旅游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我们的旅行社是本省最好的旅行社之一,年收入超亿元,可是利润之薄无法想象;我们的酒店和酒店管理公司也是全省的老大,可是酒店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实在不高;唯独我们没有航空公司,可是你只需看看国内航空业多年的全行业亏损,你就会知道这也不是一个好的投资行业。至于景区,我们公司也收购了一个全国首批4A景区,每年平稳的盈利增长很难称得上是成长股,而且相对于旅游资源类股的初始投资金来说,等到股票发行上市,因市盈率膨胀,投资者基本拿到手就已经不低了,二级市场更是如此。
星级酒店由于投资大,不具有外延的扩张条件。经济型酒店由于投资少,连锁发展快,但是还没有哪一家经济型酒店品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的独特的经营优势,很容易被模仿。我认为由于经济型酒店的投资和经营模式,他们盈利来源点有三个核心:店面的位置优势,租赁的物业成本和开店的网点数量。季琦,前如家的CEO,现在出来创立了汉庭,发展速度也很快,充分说明了这个行业的没有形成核心优势。如家在美国上市获得追捧,但锦江之星和莫泰也仅跟其后。七天、七斗星、汉庭也都获得了风险资本的投资,象七天和七斗星创立之始就确定了发展规划,上市套现的宏伟目标。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很大,但是目前这个市场的竞争无序,租赁成本过高,很难经受经济的上的波动,前期依靠资金和规模的扩张能取得发展,后期就很难讲了。管理不当的,几年以后还要重新装修,不知道那时候又要多少银子投进去。
旅游、酒店及航空类的股票的不是外延发展受限制,就是内涵增长空间有限,长期投资价值不高,我从来都懒得去研究这些股票。如果是市场热点人士做做短线也无妨,但是,我决不看好这些股票的长线投资价值。
附:凌通投资的原文:
《黄山旅游:成长乏力、经营不强、估值无优》
黄山旅游是旅游板块中重要的一支股票,该股长期受到市场的重视和追捧,凌通对黄山旅游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是黄山旅游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并不特别大。
在黄山旅游的分析中我们大量的采用了数据,很多投资者都知道凌通对行业的分析并不依重于数据,主要是靠高度抽象分析后的定性,这次采用了数据分析,原因在于黄山旅游的经营方式、产品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过去十年的经营方式、经营产品在未来十年中基本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旅游景点更是如此,旅游景点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得投资人对过去十年经营数据的分析,从而找出规律性特征来预测未来。而且黄山旅游因为上市快十年了,它的数据也比较连续和充足,在数量分析过程中,我们也没有把精力放在数量本身上,而是通过数量发现数量背后所隐藏的企业经营特点和发展趋势。以下是分析过程:
1998到2006的游客数情况
1998年 985,513人次
1999年 1,190,79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1%,
2000年 1,173,022人次,较去年下降1.5%
2001年 1,344,194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5%
2001年 1,354,834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0.8%
2004年 1,601,868人次
2005年 170.96万人次,同比增长6.7%
2006年 181.2万人次,同比增长5.99%
黄山旅游的游客人数并没有大幅增加!从1997年到2006年基本年均增长率在5%-10%之间,近十年内黄山游客人数增长率长期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而事实上,最近十年来旅游行业的年均增长率长期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说黄山旅游的游客增长率大幅低于同行业。这可能反映出黄山某种深刻本质,因此,推断未来黄山人数也将如此,不会有大幅增长,由于游客数量是经营根本,故黄山不存在业绩长期大幅增长的条件。
1998到2006 主营收入
1998年 23,95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
1999年 287, 659,14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
2000年 286,030,222元,比上年减少0.6%
2001年 398,744,55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4%
2002年 456,801,57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6%
2003年 29,523.5万元,比去年下降35.37%
2004年 52,987.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53%
2005年 同比增长30%
2006年 8.17亿元,同比增长18.53%
主营收入增长率处于10%-30%之间,主营收入增长高于游客数增长,这是门票和索道的提价权的价值,主要是提价导致的。
1998到2006 净利润
1998年 760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1999年 86,152,83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
2000年 44,905,319元,比上年减少45.7%
2001年 45,812,050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0.2%
2002年 25,507,902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4.32%
2003年 6,120.8万元
2004年 6,699.65万元
2005年 6888万元
2006年 13,868万元,同比增长101.5%
公司的净利润变化极其无规律,大起大落,与游客稳定增长,收入较大幅增长不一样,它的净利润从98年到05年几乎没有增长,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净利润不增长,不管原因如何,这反映出公司的管理水平偏弱,管理层能力有限。06年业绩大幅增长是05年提门票和索道价格所致。
1998到2006 索道收入
1999年 78,452,163
2000年 79,930,924
2001年 92,598,758
2002年 94,189,043
2003年 76,494,713
2004年 153,093,826
2005年 164,454,024.50
2006年 183,868,650
1998到2006 门票收入
1999年 92,879,411
2000年 91,108,072
2001年 97,552,826
2002年 141,400,535
2003年 104,980,847
2004年 190,785,738
2005年 263,245,549.00
2006年 326,759,905
1998到2006 宾馆收入
1999年 99,366,657
2000年 99,138,099
2001年 85,875,504
2002年 91,837,966
2003年 74,261,862
2004年 129,779,978
2005年 166,700,773.41
2006年 188,755,924
1998到2006 其他收入
1999年 16,960,912
2000年 15,853,127
2001年 5,062,914
2002年 7,759,883
2003年 4,821,353
2004年 2,517,036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门票收入增加3.5倍,从9千万到3.2亿;索道从8千万到1.8亿增加了1.5倍,净利润从7千万到1.38亿,增加不到1倍,这组数据表明黄山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主要靠门票提价,除此之外公司没有开拓任何新业务,老业务也只是处于自然增长状态。这组数据又一次证明了黄山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弱,黄山是靠山吃山,主动经营不足。只是利用了景点的自主提价权,而没有主动经营,如果这种情况仅是管理层消极怠工还好,若是黄山本身客观上缺少多种经营的条件,就更严重了。
总体认为黄山游客增长长期偏低,且管理层开拓能力差,成长乏力、经营不强、估值无优,长期成长性不会太高,享受高市盈率不太合理。
《黄山旅游:成长乏力、经营不强、估值无优》
黄山旅游是旅游板块中重要的一支股票,该股长期受到市场的重视和追捧,凌通对黄山旅游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是黄山旅游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并不特别大。
在黄山旅游的分析中我们大量的采用了数据,很多投资者都知道凌通对行业的分析并不依重于数据,主要是靠高度抽象分析后的定性,这次采用了数据分析,原因在于黄山旅游的经营方式、产品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过去十年的经营方式、经营产品在未来十年中基本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旅游景点更是如此,旅游景点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得投资人对过去十年经营数据的分析,从而找出规律性特征来预测未来。而且黄山旅游因为上市快十年了,它的数据也比较连续和充足,在数量分析过程中,我们也没有把精力放在数量本身上,而是通过数量发现数量背后所隐藏的企业经营特点和发展趋势。以下是分析过程:
1998到2006的游客数情况
1998年 985,513人次
1999年 1,190,79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1%,
2000年 1,173,022人次,较去年下降1.5%
2001年 1,344,194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5%
2001年 1,354,834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0.8%
2004年 1,601,868人次
2005年 170.96万人次,同比增长6.7%
2006年 181.2万人次,同比增长5.99%
黄山旅游的游客人数并没有大幅增加!从1997年到2006年基本年均增长率在5%-10%之间,近十年内黄山游客人数增长率长期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而事实上,最近十年来旅游行业的年均增长率长期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说黄山旅游的游客增长率大幅低于同行业。这可能反映出黄山某种深刻本质,因此,推断未来黄山人数也将如此,不会有大幅增长,由于游客数量是经营根本,故黄山不存在业绩长期大幅增长的条件。
1998到2006 主营收入
1998年 23,95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
1999年 287, 659,14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
2000年 286,030,222元,比上年减少0.6%
2001年 398,744,55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4%
2002年 456,801,57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6%
2003年 29,523.5万元,比去年下降35.37%
2004年 52,987.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53%
2005年 同比增长30%
2006年 8.17亿元,同比增长18.53%
主营收入增长率处于10%-30%之间,主营收入增长高于游客数增长,这是门票和索道的提价权的价值,主要是提价导致的。
1998到2006 净利润
1998年 760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1999年 86,152,83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
2000年 44,905,319元,比上年减少45.7%
2001年 45,812,050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0.2%
2002年 25,507,902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4.32%
2003年 6,120.8万元
2004年 6,699.65万元
2005年 6888万元
2006年 13,868万元,同比增长101.5%
公司的净利润变化极其无规律,大起大落,与游客稳定增长,收入较大幅增长不一样,它的净利润从98年到05年几乎没有增长,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净利润不增长,不管原因如何,这反映出公司的管理水平偏弱,管理层能力有限。06年业绩大幅增长是05年提门票和索道价格所致。
1998到2006 索道收入
1999年 78,452,163
2000年 79,930,924
2001年 92,598,758
2002年 94,189,043
2003年 76,494,713
2004年 153,093,826
2005年 164,454,024.50
2006年 183,868,650
1998到2006 门票收入
1999年 92,879,411
2000年 91,108,072
2001年 97,552,826
2002年 141,400,535
2003年 104,980,847
2004年 190,785,738
2005年 263,245,549.00
2006年 326,759,905
1998到2006 宾馆收入
1999年 99,366,657
2000年 99,138,099
2001年 85,875,504
2002年 91,837,966
2003年 74,261,862
2004年 129,779,978
2005年 166,700,773.41
2006年 188,755,924
1998到2006 其他收入
1999年 16,960,912
2000年 15,853,127
2001年 5,062,914
2002年 7,759,883
2003年 4,821,353
2004年 2,517,036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门票收入增加3.5倍,从9千万到3.2亿;索道从8千万到1.8亿增加了1.5倍,净利润从7千万到1.38亿,增加不到1倍,这组数据表明黄山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主要靠门票提价,除此之外公司没有开拓任何新业务,老业务也只是处于自然增长状态。这组数据又一次证明了黄山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弱,黄山是靠山吃山,主动经营不足。只是利用了景点的自主提价权,而没有主动经营,如果这种情况仅是管理层消极怠工还好,若是黄山本身客观上缺少多种经营的条件,就更严重了。
总体认为黄山游客增长长期偏低,且管理层开拓能力差,成长乏力、经营不强、估值无优,长期成长性不会太高,享受高市盈率不太合理。
前一篇:论顺势操作(别名是追涨杀跌)
后一篇: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短线突击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