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还是8元 中石化土洋定价战重演中国人寿故事(续)

(2007-02-06 22:52:23)
  在这场估值游戏中,一个很有市场的卖点叫做“定价权之争”。说白了,就是对于同一公司,A股股价和H股股价,谁定得更准确?
  
  在2006/12/12之前,A股601398的价格一直比H股1398低,那时候的说法是A股的市场承受能力差。于是,当12月13日工行A股股价一举超过H股时,市场兴奋于我们夺回了定价权:)在那一刻,定价权之争的实质,似乎就是谁的出价高,谁的声音就大:)
  
  但是到了中国人寿上市后,价差过于巨大,定价权之争再次跃然纸上。
  
  其实,无论是中国人寿、中国石化等个股的定价权之争,还是在看待研究员及其研究报告时, 评判其是否准确、是否有预见的唯一标准,不是比谁能够更快、更高的将股价忽悠上去,而是比其研究报告给出的估值判断,其对经营业绩的预测与估值标准的把握,谁更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某项知名的最佳分析师评选,据说已经成为大券商“运作”的对象,成了研究员的名利场。在牛市里,错误可以比较轻易的被掩盖与遗忘,于是,少一些谨慎性原则,谁的预测更大胆、更激进,谁就更容易成为明星。
  
  2006年的一波牛市行情走下来,研究机构之间的分化也和股票差不多。有些成了空头机构,一次次的出错,换人,成为业内笑谈;成了多头机构的,则是牛市英雄,叱咤风云,点股成金,它一出报告,大家都知道它比较能忽悠机构买进,于是凡是它出的个股报告投资评级为买入的,你只管在第一时间强买,至少能够赚到10%的冲击成本与配置溢价:)再有些机构,它的报告免费挂在哪里,倒还不见得有时间打开来看看。
  
  上周末,中信证券的分析师在报告中重申了其对601628谨慎目标50~53元、乐观目标65~70元的估值判断。对于定价权之争与泡沫,有这么一段表述:
  
  “在内外两个迥然不同的割裂市场讨论谁对中国人寿更有定价权是没有意义的,正如很少有人会去讨论同样的物品为什么在酒店的售价要比超市贵出那么多,更何况消费者对同一商品感知的差异性,不同市场对同一公司股票估值、价格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非要将中国人寿A股比H股价格高提升到本土投资者已经夺取了股票定价权的战略高度就有拔高之嫌,因为早在中国人寿回归A股之前,A股比B股贵、A股比H股贵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如此说来,我们从未丢失过所谓的“定价权”,可正是这虚妄的定价权让内地投资者遭受了长达五年的熊市折磨。
  
  我们认为,股票的合理价值是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假设条件相关联,是一个动态变化值,与投资者结构和资金供求关系紧密相关;流动性过剩推动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并不意味着该价格已经严重脱离股票合理估值,我们通常所说的“泡沫”仍有合理估值支撑,正式过剩的流动性压低了无风险利率从;而提高了股票估值水平。”
  
  中信的这份《国寿:中国最大的类杠杆基金》的报告在估值判断上是有创意的,最终会通过市场走势体现其影响力,通过601628的远期业绩体现其预见力。至于他的上述表述,一定让第一个喊出“3年90”的研究员不爽,因为那个研究员在跟踪报告中仍自得于“人寿股价给予良好反应。。。焦点之战正在进行中。”而A股股民将很爽的意识到,原来大陆A股是酒店而港股只是超市,而投资601628的行为本身是一种娱乐身心的消费:)
  
  以我的个人经验,本土分析师对于本土上市公司,基于草根研究的优势,其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远胜于境外分析师。我一直是看着A股做H股的。2004年底,境内分析师早已经预测到600875的2006年EPS在1元之上,A股股价已经开始反应,上涨到10元以上。而当我买进1072HK(600875的H股)时,其股价却还在4元港币的位置徘徊。06年底停牌之前,1072HK的股价在20元港币之上。
  
  明天,601628将以46.86元为基准价计入指数,或将在估值报告的推动下冲击50元,进而带动上证指数冲击3000点,也未可知:)某大型机构于上周四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前夕出于避险考虑,强悍抛售了价值10亿元的601628,不过砸了一个幅度6%、持续4小时的小坑而已。泛滥的流动性将消灭任何敢于抛售的机构,无论其有多强大,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