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清实质来操作

(2006-01-02 03:25:25)
分类: 经验操作
看清实质来操作


    7月下旬以来,随着两市大盘的反弹,个股行情是异彩纷呈。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几乎每天都有甚少铺垫而直接冲高的股票,有的会冲上涨停板,有的持续时间较长,如青松建化,有的是两三天行情,短的甚至仅有一天。显然,一批短线资金在纷纷行动。

  这类资金出击速度之快、赢家通吃的扫盘气魄,也体现出其雄厚实力和过人技巧。从这一点来看,这类资金不仅具有敏锐的嗅觉、超强的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而且还具有造势甚至令市场反转的能力。因此,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相关个股的特征以及市场表现,进而分析这类资金的动向,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近期涨幅超过7%的股票分析。其行为特征表现为如下几点:
  
  1、股本规模并不重要。股本规模在4000万股-8000万股之间的最多,如青松建化只有6000万股;其次为8000万股-15000万股之间,而15000万股-30000万股之间与4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差不多。从这点来看,尽管其中以小于15000万股的中小盘股居多,但大盘股同样没有被冷落,其中就包括了超级大盘股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因此,说这部分短线主力偏爱小盘股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而其能够撼动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也充分说明其资金实力已经非同寻常,已经远不是几个“大户”的联手了。
  
  2、轻“质”重“势”:一般业绩尚可就行。绝大部分个股都实现了盈利,亏损的基本有重组题材来弥补,如南方汇通近期就是这种情况;其他大多亏损不太严重。由此可以看出,业绩似乎也不是这类短线主力关注的焦点。

  技术形态和时间很关键。从近期涨停或大幅拉升前的技术形态来看,这类个股此前要么已经严重超跌,客观上累积了较强的反弹动能;要么技术形态已经得到充分的修复,多头行情已经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新增资金只要推一把,拉升行情就自然喷薄而出,前者如中国联通,后者如;而其启动的时间同样相当关键,尤其是那些具有板块领头羊特征的个股,其启动的时间大多处于重要或敏感的时间之窗。
  
  3、善于造“势”。主力选择在重要的时间窗口发动热门个股行情,除了可以有效吸引跟风盘,达到从容拉升、派发的的功效外,还在于造势并充分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推动大盘行情上涨,进而创造更多的短线机会、放大投资收益,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其用意之深已经颇具战略家的风范,令人叹为观止。
  
  4、恪守纪律,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那些在局部行情中可能具有龙头特征的个股(如中国联通、青松建化、南方汇通等),这类资金大多采用了短线连续逼空的手法,以达到“造势”的目的;而对于那些技术形态较好、但却缺乏有想象力的题材支撑的个股,这类资金也不放过,但其手法略有不同,不仅讲究“快进”,而且追求“快出”,前者是为了抬高跟进者的成本,后者则为了快速套现。即使偶有失手,也决不手软,斩仓出局,以准备狙击下一个目标。从这一点而言,称这部分短线高手为“涨停板敢死队”似乎也不为过。
  
  以上从表面来看,这种现象频频出现至少表明已经有一部分市场主力开始敢于活动了,而主力从前期“休养生息”到近期敢于“主动出击”,正好说明了其对大盘走势的一种看法。“春江水暖鸭先知”。尽管我们现在就断言市场从此走好还为时尚早,但底部确立已经几成共识;而主力之所以选择短线出击而不是中线建仓,也正说明这部分主力对后市的走势还心存疑虑、底气不足,就这一点而言,市场已经开始转暖但上升空间可能相对有限。毕竟影响大盘走势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多。
  
  市场主力采取短线进出的模式也说明:要想在这个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以变应变,市场环境变了,投资者也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虽然说发展是硬道理,但要发展,首先就必须学会生存。机构如此,普通投资者更应如此。
  
  对于那些手中的股票突然出现放量大涨情况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该股的上涨没有任何基本面消息的配合,而且同板块的股票也表现相对平静的话,投资者就要警惕了。这时候逢高派发很可能就是短线操作最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基本面尚可、技术面表现较好、股价却没有大幅上涨的个股,投资者不妨保持密切关注,这类个股很可能会成为市场主力短线狙击的对象。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些股价相对不高、缺乏庄家关照,或者股价远低于场内主力的持仓成本,尤其是在公布重大利好而股价却没有明显反应的个股,投资者可果断介入,短线操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