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抓住机会、为我所用-------杂谈

(2006-01-02 02:49:50)
分类: 经验操作
抓住机会、为我所用-------杂谈

股市中的最佳时机转瞬即逝,除了犹豫与偏信,我们缺少的是主见。 顺应趋势,看多作多,增强实力,抓住拐点。不被一根阴阳挡住视线,充分的依据才是我们判断市场的保证。

一、 抓住机会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若降临在你身边而没及时抓紧,她又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不再复返。

美国的俗谚:“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你曾在秋天的小溪旁散步吗?溪中落叶随波逐流。有的匆匆而过,有的傍岸不动,有的则被卷入漩涡。
人生就象溪水中的落叶,你能乘着这流水,在奔腾中丰富灿烂还是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人的偏安是由于畏变、懦弱、对风险的恐惧与畏缩,那样只能眼巴巴望着别人奔腾向前。

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股市本来就有风险,若只愿在"万马奔腾"中出手,结果成了市场中的大部份人。
请伸出你的手,用力抓住市场降临的机会。


二、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

《半月谈》 在分析中国历史上错失发展机遇时曾有这么一段话: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航海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而西方各国在哥伦布和麦哲伦“地理大发现”后迅速向全球扩张。随后,欧洲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活跃时期。欧洲紧紧抓住这次机遇,第一次领先于东方。

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和邻国日本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日本成为惟一搭上西方工业革命快车的幸运者,在短短几十年迅速崛起并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大获全胜,后又击败俄罗斯,成为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而中国则没有像日本那样一开始就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而是在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下缓慢推进,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应该说,中国在冷战时期,也较好地利用了美苏对峙,但只能说利用了一半。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我们在股战中错失了怎样的机会?
回首往事,并非轻松。


三、预测市场

据说,经验丰富的农夫看看到天边的晚霞,或者清晨的朝霞,就会知道近日的气象。有经验的驾驶员听到身后的车子的声就大致知道是一辆什么车,这也是预测,是凭经验的推断。

对股市的预测也是建立在对它熟悉的基础上,正确预测投资市场需要具备一定的股市基本知识。

预测带着模棱两可的、带着自己的情绪和期望产生的、脱离股市发展轨迹的只能是猜想。很多人会带着观点去寻找支持股市上涨(下跌)的表象而忽略所有下跌(上涨)的迹象,并指望这些假象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也有过许多类似的教训。

顺势而为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有选择的参与,顺势会遇到在拐点的失败。势有长短,顺长避短,拐点有圆有尖,圆易躲,尖何避?带着主观意愿的预测,这将泼灭预测的光明之火,远离了预测的引导,就会坠入市场的旋涡而任人宰割。所以,正确的预测必须抛弃偏见和希冀,直面现实,从现象中找出本质,不要让人性的弱点,以及那些所谓的先见之明和先入为主的偏见影响自己的判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