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终于站在了牯岭街这条著名的旧书市上

(2014-12-12 18:20:03)
标签:

杂谈

我终于站在了牯岭街这条著名的旧书市上

从中正纪念堂出来走上十分钟左右,便来到了我一直想来膜拜和致敬的牯岭街。

相信所有喜欢台湾新电影运动时期电影的影迷都会将此视为一个电影圣地,走在24年前杨德昌拍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现场,去寻找这部伟大电影诞生的点滴,缅怀一个时代远去的背影,内心充满无限感慨。

见到牯岭街的路牌,内心格登一下,尤如听到初恋情人的名字莫名的躁动。牯岭街虽在都会中心,却比想象中的更为凋零、落寞、狭窄,没有什么人,偶尔机车驶过排气管的声音打破这午后的寂静,依然能感受到电影中台湾60年代所弥漫着的那种压抑绝望的气息。

我终于站在了牯岭街这条著名的旧书市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导演杨德昌根据自己在60年代初目睹的此地一宗少年真实杀人事件改编的电影作品,1991年7月在台湾上映。电影中张震扮演的小四在放学后总推着自行车行走在这条街上,路两旁是各式各样的旧书摊,当年最多时有两百多家旧书摊,不仅孩子们,连张大千、台静农、钱穆、李敖等都曾是这里的常客。作家陈映真曾回忆说:“那时的牯岭街,安静而紊乱。但栉比鳞次的旧书店,有一种独有的凌乱和幽暗。其所散的某种深邃的文化和思想气息,毕竟是今日充斥着庸俗旧书的旧书店所没有的。”

也就在牯岭街的这个旧书市上,电影中的小四看见了暗恋的女生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迹,遭到小明断然拒绝,早熟的小明很冷静的告诉他:“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这个世界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我就好像这个世界,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小四无法忍受这句实话,失去理智的他错手接连捅了7刀,小明当场死去。

往事如烟,物是人非,如今走在萧瑟没落的牯岭街上,当年的两百家书店已不复存在,那涌动拥挤如夜市的读书人潮仿佛海市蜃楼早已消失殆尽,我只看见三家小而残破的旧书店,显露出一丝纹理斑驳的旧时代的光影,慰籍着如我这样特意前来向时光道一声你好谢谢的过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