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狼烟》:当暴力美学成为一种情怀

文:江小鱼
电影《遍地狼烟》无疑是导演胡大为拍给80、90后看的一部近似于战火游戏攻略的动作枪战电影。
做为吴宇森众多枪战片的御用剪辑师,胡大为剪辑过大量香港早期的优秀电影,如《英雄本色》、《喋血街头》等等,做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开创人之一,这一次他亲自担任导演、编剧、剪辑的这部叫做《遍地狼烟》的电影,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香港电影人独有的暴力美学的情怀,更让置身影院中的人们感受子弹在热血和激情澎湃之时所呈现的那份另类硬汉的浪漫主义情结。
影片从狙击手讲起、小型局部枪战、大规模场面混战、赤膊上阵动作、爱情线索张弛有度,蒙太奇运用得心应手,胡大为糅合了好莱坞制作模式在动作方面不断创新,将真实狙击对决一一展现给观众,把暴力美学的精髓通过精彩炫目的剪辑如暴雨般倾泻而出,节奏紧凑的让人不禁眩晕。由何润东扮演的电影主人公牧良逢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本土猎手,在战火中不自觉地成为当地的抗战英雄,他身上所呈现的硬汉形象并不仅仅是外在的“硬”,而是在个人英雄主义的趋动下因为爱情而多了几分浪漫气质。他和其他狙击英雄一起,或冷峻硬朗或贫嘴犀利,在枪战片的惯常紧张气氛之外,带来硝烟中的另一种人性深外的欢乐。
除了枪战、叙事和台词等特点之外,影片中的细节设置同样给人留下深切印象,显现出导演的资深功力,发挥了其用影像讲故事的特长,独具匠心地增加了隐秘的悬疑推理元素。比如让何润东泄露行踪的那块饼,还有从影片一开始就埋下伏笔,到最后发挥关键作用的一颗子弹,这些环环相扣的情节仿佛润物细无声似地推进着影片向前发展。剪辑师出身的胡大为在镜头语言的处理上更是动感十足,场景在惨烈的枪战与平和的生活之间变化,中弹倒地的野猪与垂死挣扎的敌人之间不断切换,不仅提升了影片质感,更在危机重重的开放式的结局惹人遐想连篇。尤其影片最后也不忘调动观众紧张的心绪,仿佛就要大圆满结局时在突然出现的狙击瞄准镜头面前嘎然而止,让观众余兴未了。
影片充满了诸多当下流行因素,尤其对最后的双雄对决印象甚深。除了紧张刺激的枪战戏之外,影片中牧良逢和少妇柳烟、日军少佐和未婚妻凌子的两段爱情当然在吸引观众上居功至伟,唯美浪漫的感情戏穿插于激烈的战争中自然别有风情,推弹上膛的刺激、子弹掉落的清脆、风铃随风而动的空灵,……这一切,在这个冬日的影院里构成了独特而悠远、辽阔的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