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2》:90后的童年记忆
岁末的电影界,在各大电影风起云涌之时,我曾收到过这样两条短息:农民看《三枪》,工人看《十月围城》,脑残看《刺陵》,老学究看《孔子》,潮人看《风云2》;另一条是:40后看《孔子》,50后看《三枪》,60后看《十月围城》,70后看《刺陵》,80、90后看《风云2》,00后看《阿凡达》
在《风云2》轰轰烈烈地上映时,彭氏兄弟曾语出惊人:“他(张艺谋)一‘枪’打死我们是应该的。”做为两个以拍惊悚片而闻名的导演,首次尝试漫画改编电影,就被安排与《三枪拍案惊奇》同档期上映,大约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它会被《三枪》压得抬不起头来。但如今票房过亿的事实却大大出乎常人意料,引人深思。
在影片还未上映前,论剧情,已被《三枪》吊足胃口的观众对其并未有任何期待,论特技,当大批观众为《2012》的华丽演出倾倒,《风云2》的出现显得生不逢时,但在大批《三枪》的口水海啸袭来之时,《风云2》这棵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倔强萝卜反而茁长成长了。
不少人曾拿《风云2》与《2012》相互对比,恐怕彭氏兄弟此前并未想过与《2012》PK,但他们却阴差阳错地走了一条与《2012》截然不同的玩高科之路,完全脱离了好莱坞风格,而是在原作漫画蒙太奇风格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中国化的特技渲染,大量挖掘中国风,不仅没有被《2012》比下去,反而更加有中国独创性,特技的风格化独树一帜,即使为《2012》所拜倒的大多数观众也不得不折服《风云2》风格化的技术创意。躲过了《2012》,《三枪》的出现又令人为《风云2》捏了一把汗,但也许连彭氏兄弟也未曾想到的是,令观众大为期待的《三枪》最后的毁于参半,小沈阳无论被张艺谋如何包装,最后也没能从一个下里巴人荣升为阳春白雪,虽是个喜剧,却远远满足不了观众“观看大片”的心理需求,相比毫无大场面的《三枪》而言,《风云2》倒成为了一部实实在在的“大片”,云开见月。
作为这样一部被观众定位为“潮人”的电影来说,《风云2》更象是90后的童年记忆,它的情节容易被成年人视作是典型的“快餐文化”,但它的特殊意义在于它在漫画原著里体现的对自我与救赎的思考。说《风云2》是特技码出来的其实有些本未倒置。虽然一再以“尊重漫画原作”作为理由,却无法掩饰其“文戏零分”之过。对于不了解漫画原著的内地观众而言,从头至尾大量的特技打斗难免令人最后审美疲劳,过于简单幼稚的对白也令人忍俊不禁,两位女主角全场只有“风大哥,云大哥,不要再打了”一句台词,实在创造了中国电影之最。
虽然《风云2》主打的是特技,观众要看的却不仅仅是特技,对于一部100分钟的电影来说,全场没有一点细节铺设,不能不说喟为可叹。尽管在沉默中保持情绪的控制十分考验片中演员们的功力,但观众要看的不仅是演员的演技,更重要的依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无论下部《风云3》是否能符合观众对故事需求的认知,从这个角度上而言,《风云2》同《三枪》、《刺陵》一样被卷入“口水洪潮”之中,似乎已经是注定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