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拍乐高》能挽救原创歌曲低迷的命运吗?
文:江小鱼
当代流行音乐的命运可谓内外交困,无论是创作和生存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危机。
中国唱片业内忧外患,早已濒临破产边缘,而其中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整个社会和行业本身对于创造精神的漠视。
媒体只关心歌手出事尤其是出破事,电视栏目忙于用老歌选新秀,演出和KTV只看见老歌笑新歌哭,最忙的词曲大腕们光抄袭模仿就足够打发那些有钱有胸的无脑歌手,可怜的受众被迫怀旧……整个产业链上几乎看不到创造力的身影。
而没有创造力就没有生产力。
流行音乐的创造力来自原创音乐。
但台前幕后的相关人员,似乎早已丧失对原创精神的关注,而更多把着眼点放在与音乐无关的地方,所以这注定导致唱片业的沦亡。
歌坛不能指望本身就是乐盲的内地乐评人和以脱离大众趣味为唯一变态嗜好的专家去指点迷津,而大众受到商业和传媒的合谋误导洗脑之后,也只能束耳待擒,沦为一代可怜的耳奴,忘记了哪些音乐是他们真正喜欢过的东西。
迄今我们看到的那些貌似和音乐有关的所有电视节目,其实都和音乐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是利用音乐来达到刺激人气和选秀的目的,他们收视的着眼点是在于“人”,而不是在于“作品”,他们只是大量、山寨地翻唱,只关注人气,不关注唱的好坏,对原创音乐的发展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加剧了原创音乐环境的恶化。
很多歌手都在找好歌,另一方面,好歌也在找适合它的歌手,很多不知名的词曲作者写了好歌,却没有一个靠谱的渠道抵达它的最适合的歌唱者手中。在这貌似信息空前开放的年代,好歌手和好歌的相识相遇相知却似乎还停留在最原始的信息失聪时代。
我们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原创词曲,但大量的毫无价值的垃圾口水所谓原创歌让人烦不胜烦,让人丧失大海捞针、沙里掏金的精力和体力。因此有一个在去粗存精的梳理之后,有一个向公众、业内和歌手互动沟通的公共平台,把歌手和原创作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或多或少可以弥补原创音乐在这个时代的价值缺失。
因此,在几年前,当雪琨告诉我他们正在筹备制作一个和原创音乐有关的电视栏目时,我就断定这是个急人民之所需的节目,经过近七年的执着折腾,终于成就目前内地唯一一个以激励原创音乐为主旨的电视节目《乐拍乐高》。这不仅是电视节目的创新,更对于中国原创音乐产生有建设性的影响力,是对原创音乐沦落到如此低迷地步的一个纠偏。
当有了《乐拍乐高》这样推动原创音乐的栏目后,词曲创作自身的问题亦有待克服,我们现在的词曲作者大部分都比较浮躁,不是赶商业风尚就是赶政治形势(最近不堪忍受的例子是那位献媚大哥和前高官儿媳的合伙噪音轰炸,别人打我和我打别人手机都要平白无辜地遭受他们难听无比的耳膜施虐),词曲作者大都在闭门造车,他们更多的是采样,而不是去采风,他们应该更多去接触大众,更多地接触自然。
中国不缺好歌手,但缺好歌曲。当然,光指望《乐拍乐高》一个栏目,显然是杯水车薪,内地需要更多这样“以歌为本”的公共平台。
因此,“选秀”节目可以休矣。
只有砸烂“选秀”的枷锁,才能听见真正的翻身耳奴把歌唱。
现在,该是解放一代耳奴的时刻了。
广东卫视《乐拍乐高》播出时间:每周六晚上9:10首播,周五晚上11:30重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