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随时趣永昌兄

(2009-08-02 02:09:14)
标签:

江小鱼

王永昌

书法

龙岩市文联

主席

杂谈

分类: 话语

不随时趣永昌兄

 

                                             文:江小鱼

不随时趣永昌兄

 

    王永昌,字盛之,吾好友兼乡党也。自幼敏而好学,尤以诗词书法见长。十五岁即上福建师大,人皆以为神童。其诗自道:“少年许国长安梦,今岁还家陇上游。南望青山知不远,九重春色入扁舟。”

    盛之兴趣广泛,文史哲、儒释道、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文理画论、官制民俗、阴阳五行、太极图说、考古鉴定等等无所不好。让他这样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才情中人做闽西文坛新盟主,可谓名至实归。

    诚如他自已所言:观其为文不随时趣,与之定事大有古风。

    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重在“法度”。有“法”与无“法”,乃书匠和书家之区别。盛之取法高古,神采为上,受魏晋及两宋文化影响甚大,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内心万马奔腾,艺术上却追求中和居淡之美。盛之书法创作将广泛而深厚的哲学内涵, 在用笔用墨上追求“中和”之美。创作时“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在迟疾、燥润、浓枯、显晦、行藏的对立之间做到了清代书家邓石如所言:“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盛之书法还具有不可多得的抒情性。中国汉字在诞生之初已经注意到造字的情感问题,但书法的抒情更多是通过抽象的符号和特殊的形式感来表达。盛之为书从规整到随乱,书体从行楷到行草,字迹流畅而又纵笔直下, 都无一例外地表明其笔墨随感情的起伏而跳动,使人内心积郁的情感得以渲泄,同时他的情感变化也随其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喜则气通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舒敛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常。”

    因此,盛之最喜欢行草,表现出书家强烈的个性,这种以行草书为主趣的书法,使他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侧锋取势,刚柔相济,,或有疏有密,参差不齐,或生动活泼、乱中见整,或改变章法结构,其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临池泼墨,快乐无涯,其笔墨技巧已日臻完善,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地。

    盛之因对书法爱之深恨之切,对中国书法堕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深为愤慨而无奈。他认为:“中国的许多事物都在发展,惟独书法正以一泻千里的速度在退步。”他觉得是官员、伪书法家、电脑和教师共同糟蹋了中国书法,也毁掉了风流儒雅的中国文人气质。他对越来越多中国人已经不能驾驭自己祖先留下来的以线条、结体为主要欣赏内容的方块字而感到深深地忧虑,盛之以为,书法现代性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书法的当代革命首先是个体专注和自我专注的觉醒,唯其如此,方能呈现大度、开放、飘逸、酣畅、神韵、丰富、灵气、自由、洒脱的新天地。

    盛之曾说:“人的灵魂深处是需要故乡的。”传统不仅是形式方法的积淀,还指向着传统的人本素质等内在本质问题。《金刚经》中言曰:“只观形质,未见如来。”,书法亦然。

    盛之是个热爱自省的人,他在新年的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跟心灵进行一次对话”, “尽量让古琴曲平沙落雁深入到灵魂深处。”这一天,他写了首七律给自己:“霜风拂面上龙州,百感翻然亦我忧。遥想平川常在梦,可怜颜发已经秋。功名过眼知谁是,胜事蹉跎到此休。毕竟青山遮不住,且呼汀水向东流。”

    汀水向南,盛之欲呼东之,足见其不随时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