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小鱼
江小鱼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25
  • 关注人气:5,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吴彤一起倾听大地的歌唱

(2007-10-28 05:38:44)
标签:

影评/乐评

江小鱼

吴彤

新专辑

分类: 音乐

 

和吴彤一起倾听大地的歌唱

文:江小鱼

和吴彤一起倾听大地的歌唱    12年前的1995年,是吴彤的本命年, 我们一见如故,一起去了山西原平樊家沟寻找一个唱“二人台”的老艺人樊邦泰。如今不觉12年过去,又到了他本命年,历经时光的磨砺,他对音乐的认知越来越契近生命本质和美学的价值核心,他的新专辑下月即将上市。

    这是12年前的我们俩途经大同时合影。

 

    再苦也比月亮幸福  因为再远也有归途
    不想月亮来的时候 却日暮
    如果我还是你爱的归途  我不会让明天恍惚……


    今夜月光硕大,我把车停下来,停在楼下的一棵百年大柳树下,我仰起头,深深地吸了一口这午夜湿润的空气,一任汽车音响里吴彤清澈温暖的歌声在这午夜静静弥漫迥转。
    这醇厚如酒如记忆如岁月的歌声让我安静下来,那些令我怀念的民歌和青春舞曲,那些温暖的祝福、花儿的故事和西北空旷高远的歌吟,此刻透过吴彤月光般的音色,温暖着我的整个内心世界。让我的思想一步一步沉淀,再次逆流而上,让我重回昔日时光,回到春天,回到河流的源头,回到音乐最开始的地方,在澄明高远的音色中触摸大地最深处的美学秘密,一如我梦境中的少年时代和此刻窗外浑圆如太初的月光,分享着那些充满友情和孤寂、欢笑和悲伤的遥远的青春岁月。

    站在时间的废墟上依稀回望,我和吴彤都不敢相信我们认识竟然都12年了,至今整整一个“轮回”。那一年是他的本命年,我们一见如故,相识的第二天便一起去了山西原平樊家沟寻找一个唱“二人台”的老艺人樊邦泰。如今不觉又到了他本命年,历经时光的磨砺,他对音乐的认知越来越契近生命本质和美学的价值核心。正象我10年前在轮回乐队专辑《心乐集》的文案中所预言的:“当年的《烽火扬州路》已渐渐飘远,狂飙般的身影与高亢的呐喊,已随岁月抛在身后,如今的他们变得更成熟,有着值得日趋信赖的理性和澄明。”
    吴彤不仅是我所认识的、也是整整一代中国汉语歌手中为数极少的对大地音乐美学最自觉的传承者。他仿佛中国大地音乐版图的绘制者,在十几年的音乐光阴中持守真理、信念和孤独,仰民间音乐元素如群山之上闪耀的星云,一直以他独立的探索和从不停歇的艺术行动彰显着他永不媚俗的音乐力量。
    真正的歌声应与自己的生命和世界本质相通,它们的指向,是我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的最大自由应该是身体,吴彤正是以他的这种“真正的歌声”,真正来自于民间的、本土的吟唱,那些独特的修饰和润腔,带给那些对流行音乐早已绝望的受众予全新的美学指望。

     当下有一个逃无可逃、避无可避的问题,今日歌坛的创作者们之所以原创力贫乏,除了心态空前浮躁以外,他们对音乐的了解范围非常的狭窄,他们只关注流行的东西,以速朽为美,为标榜。现在的作曲人已经没有像诗经时代的音乐人那样还有“采风”这个概念了,我们现在的作曲家有一个新的与科学合谋扼杀音乐的方式,美其名曰:“采样”。这种“采样”而来的是没有灵魂的音乐,是音乐的死魂灵。套用福克纳的话:“他所描述的不是人类的心灵,而是人类的内分泌物。”
   吴彤是个幸运的例外。他的实践和创作则再次启示我们,如果流行音乐的创作者们能够在大地、民间的丰富矿藏中挖掘的话,相信一定会有崭新的发现,作为中国的音乐人有这么大量的原生态的音乐精华不去吸取,非要在恶俗的糟粕里自我陶醉、津津乐道,不仅是愚昧,更是愚蠢。     
    生于音乐世家、自小就受到中国传统音乐耳熏目染的吴彤,从少年时代就放弃学院派固有的美学成见,始终在探索。从铁血少年的摇滚时代“轮回”(AGAIN)开始,少年吴彤踏上艰难曲折的精神之旅,和其他摇滚人不一样,他对民族原生态音乐一直情有独钟,吴彤用石破天惊的嗓音和与各种民族乐器的开拓性结合,以横空出世、气吞山河的《烽火扬州路》为标志,他把其无以伦比的音乐天赋将摇滚与原生态这两种音乐类型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摇滚乐史上独特而震撼的一道景观。
    感谢中国地域的辽阔之美,在自给自足的农牧业时代,每个相对封闭的地方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身的美学传统。吴彤和他的音乐走在最真实的泥土之中,深入民间和大自然,倾听并采撷着那些已渐渐被都市人遗忘的质朴、有力的天籁之声。那随处的水声、风声、牛马羊声和飞鸟声中,我们听到了最有价值的、最有生命力的音乐。倾听这种音乐不是让你回到那种乡村生活里去,而且在里面发现、寻找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听众早已经丧失殆尽的东西。
    我个人认为,吴彤是70后中国青年音乐人之中最具大师素质,因而也是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级艺术家的中国歌手,他的天赋、他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和对现代艺术的认知都是其他同时代歌手所望尘莫及的。事实上,吴彤已经和马友友、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等众多世界级艺术家、乐团开始了长期合作,作为由马友友创办的“丝绸乐团”第一位中国音乐家,吴彤将《兰花花》、《弥渡山调子》等中国的音乐种子撒播到欧、美、亚各大洲,仅有关笙的新作品就有近20首。著名华裔作曲家盛宗亮为笙和大提琴创作了协奏曲《泪之歌舞》(Song And Dance Of tears),引起欧美观众对笙的极大兴趣。他发明的“电子笙”在新泽西、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大受欢迎,一位纽约乐评人说:“吴彤就如他的国家中国一样,面对崭新的思维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兼容并蓄,他已把笙这件古老乐器推向了21世纪的新领域。”
    吴彤说:“当我们用智慧的法眼来观察周遭事物的时候,会发现一幢房子,一把椅子,甚至一件衣服都带着无穷的意味,都无比亲切。似乎一切都蕴含着我们,也丰富着我们在禅的无心境界中,我们抛却了自我的存在,到达了那意识的安宁之城。在这种无心的状态中,生活变为了艺术,我们则是生活的艺术家。”
    吴彤的新专辑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东方与西方、演唱与演奏的各种可能性,他的音乐在生命的写意之上融合为艺术的最为神往的大气之象,也是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相互致敬的最可贵的努力。除了收录其中的作品《早餐》、《记得》、《春秋配》外,我个人还尤为喜欢未收入专辑中的《下雪了》和《祖国》,那深沉辽阔的情怀,彰显了吴彤的大师气象。

    从“轮回”时代到“中国喜鹊”时代,吴彤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不懈探寻,那醇厚宛如天籁的声音,既高拨、峻峭,又飘逸、高远,漫过人们的肌体,让人们麻木的心灵缓缓苏醒。现在正是启程的最好时光,也是中国根源音乐被更广阔的人群所认知渴慕的时刻,请带上心灵与耳朵,和吴彤一起倾听大地的歌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