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小鱼网络歌曲恶俗价值重建 |
分类: 音乐 |
江小鱼:恶俗是对价值观最极端的解构方式
中国音乐报社副社长江小鱼谈净化网络歌曲
人民网文化频道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雷志龙)“通俗、庸俗、恶俗三者的区别在于:通俗有益无害,庸俗无益无害,恶俗有害无益。”“恶俗是对人类价值观最极端的一种解构方式。”11日下午,著名乐评人、中国音乐报社副社长江小鱼与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如何净化网络歌曲”,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江小鱼表达了自己对“恶俗”的定义和理解。
江小鱼在交流中多次表达对“恶俗”的声讨,他认为以恶俗为主流的解构文化不应是这个时代的基本价值立场,“解构是公众不可剥夺的自由的言说的权利,但在我们这个历经苦难和重创,价值体系早已崩溃离析的年代,价值的重建显得如此之艰难,建构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公众的基本价值立场!”
价值体系是江小鱼判断与定义“恶俗”的重要参照物,在回答“网络歌曲恶俗产生原因”时,他表示:“除了不分善恶的庞大的商业需求之外,我们这个转型时代的价值体系的缺失,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他将“恶俗”与整个文化生态联系在一起进行解读,竭力挖掘“恶俗”底下深层次的原因,“由于价值体系的混乱,导致了人们对于歌曲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知模糊,把庸俗当成时尚,以粗鄙为个性,从而构成了一种没有立场的恶俗的网络狂欢。当以恶俗为主流的解构文化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精神景观,这是这个时代的巨大悲哀!”
关于如何遏止恶俗歌曲的传播,江小鱼强调需要“靠民众自身的美学觉醒和道德重建”,而“不应该指望自上而下的用行政方式去干涉音乐的传播”,行政干预音乐传播是应该警惕的“一种倒退”。他对教育寄于厚望,认为整体美学素质提高“艺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对于现在流行的一些网络歌曲,江小鱼认为“绝大部分艺术质量都不高,制作水准大部分听起来像听小样。”他推荐网友“多去听一些制作精良的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