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江小鱼(中国首届国际环境电影周(节)执行负责人)
时间:2007年7月12日下午
地点:中裕花园写字楼B座33号楼4层
主题:中国首届国际环境电影周(节)筹备座谈会
孙靖、刚毅
刚毅(著名影视策划人、鱼缸文化组合主创)
现在叫人们关注电影可能很难。但是关注这种环保行为可能会更有效。比如说咱们选一个最环保的电影,一个最不环保电影来进行对比。环保电影一但入围,前期可以在网络上让大家参与评选,你觉得哪个最不环保,哪个环保。最后我们选出来的电影可能成为首届电影周最受关注的亮点。咱们第一届还可以通过行为来引起大家关注,比如说明星不走红地毯,而是绿地毯或者别的形式,明星穿戴不得珠光宝气,而是环保面料。还有针对性元素,有一些比较另类的关注也比较有创意。另外我们应该有一个主题和环保行动体现在电影节上,所有组织环节可能都围绕这个环保举动来做,比如说这一届是水主题,用水做十个环保主题的片子,组织国内外大导演或普通人来拍。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单元,比如说DV、动画单元等等,作为辅助让参与人可以更多一些。还有我们电影节本身要有一些环保的细节,比如说我们所有的宣传资料都是双面打印,用再生纸,做一个示范,环保应该做哪些事。比如说你去刷牙的时候接完水,很多人一直开着水在刷,很多人意识不到,这是很浪费的。我们第一届达到的宣传环保和不环保的行为可能更重要,关注我们环保电影,可能更实际一点。
曾子航
曾子航(著名影评人、CCTV电影频道制片人、主持人):
我们既然搞环保电影周,电影节,我建议设一个环保导演奖,还可以在这个期间征集好的环保电影剧本,重金评选,看看有没有人写出这样的东西。现在环保电影概念在中国尤其是内地比较没有深入人心,可以找一些专家开一个研讨会,主题报告请电影导演听一下,电影跟环保到底什么关系,关系密切到那里。可以聘请一些一线明星作为环保大使,最好名气大一些的,让环保理念更深入人心。
杨劲松
杨劲松(著名影评人、保利华亿影视集团宣传总监):
这个活动的策划是特别的有创意,可能国际上也是一种创新。国际上所有电影节,分类型的电影节非常少,在中国就更没有了。相对比较成功的是北京体育电影周,但是环保这个主题特别好。环保通过电影这个大众媒体体现出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谈环保一定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体现好,好的电影应该体现这种东西。现在做环保电影节,可能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选片的问题。电影节实际上有几个方面组成,影展,市场和论坛,我们这个电影节是不是抓住展映和论坛充分做一些文章,刚才几位老师都提了非常不错的建议,就是可以设计一个主题让大众来参与创作,我觉得很好。展映部分,你要看你的档期和展映的一个形式和载体,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另外我建议这个电影周直接跟电影频道有一个深度的合作。为什么呢?从环保角度来说,数字电影是最环保的,胶片电影本身胶片这个东西,就是有一定的污染。中国目前国产电影非常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数字电影,跟电影频道合作给你们选片有一个很好的作用。还有一个是论坛,空间比较大,可以专门开一个会讨论电影周的论坛怎么搞。
陈斌(著名影视策划人、主持人):
所有刚才大家提到选片的问题,第一届应该好弄一些。中外电影有102年的历史,外国几乎所有的灾难片,《龙卷风》等等都是可以搭上边的,有的叫环境破坏也叫环保。但还要有首映,在中国还没有公映的。可以搞一些多种单元,比如说跟环保有关的电影电视栏目的评选,这可以保证片源。我同意把“水”做为首届环境电影节的主题,这样的话,选片的范围又扩大了。另外,从组织形式上来说,也可以设置多个会场,不见得只在北京。然后就是发动群众,这个电影节跟其他的电影节可能不一样,让更多的人传达这种理念,还有跟这个网络所有全民大众的一个互动的设计上,前期准备好了,后期才会有意义。前期要做好的话,后期就会更好的。在组织宣传工作上,一定要借助大量环保非政府组织。
江夏
江夏(著名环保专家):
中国的环保搞了好几十年,应该说中国环保和世界环保是基本同步的,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中国代表团就参加了,但几十年以后,人家远远超过了咱们。就像刚才讲的,政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政府只讲环保,不去重视环保,那么这个环保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注意到从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开始牺牲经济利益来进行环保,现在的环保影片,确实像各位所说的这样不是很多,尤其是故事片,相对少。但是,要从一届来看,我们感觉还可以的。去年搞的环保展播,在全国的一百所高校,大概几十部影片在展播,国内外都有。实际上,环保的概念本身就包含非常广,大家讲到“水”,实际上就是一个环境问题,环保就是环境保护。日本、英国、哥伦比亚都有环保电影周。日本还有东京野生动物节。
贺文进(中影集团):
我简单说两句操作方面的问题,操作方面,我觉得如果你们目的比较简单,就是想更多加深环保意识,就不一定非跟环保电影去对接,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电影其实很少。我觉得在电影院推更好,在活动期间,做一个很简单的环保的具体事情,只要有一个事被我们抓住了,你就达到了环保这个事。既实在的,也好操作。把环保活动和电影周结合起来,对环境保护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
李岩(《中国电影报》记者):
咱们电影周范围是什么?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准备,可能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整个电影周,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地都集中在电影里面,与环保有关的影片,有偏市场的,也有偏文艺的,咱们选片的时候建议集中在结合环保电影周一个主题去选片,我觉得这样可能更好,无形当中为之后的第二届、第三届留一个空间。我觉得还可以更多的放在电影方面手段,包括影响力来推环保。
舒楠
舒楠(著名音乐制作人,为多部影视剧配乐、作曲)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污染源,越是大片对环境的破坏越严重,低成本的电影污染会小一点,在我们行业有一句话说:世界三大灾难是海啸、地震和剧组。因此怎么样让电影人通过这个电影节对以更加环保的方式拍电影很重要。应该以环保总局名义,跟广电总局合作,超过800万的片子,应该有一个监督的环保标准,可以倡议这个。
程青松
程青松(著名电影人,电影策划人)
我建议电影周的时间不要持续太长,最多四天。四天是最好的,是特别好的创意,每个城市不同的活动,提倡回收手机、电池,都是环保的部分,还有一部分的水,可以让青少年做,高校的大学生,也可以参与,参加环保组织的志愿者,里面有一定的组织活动,应该做什么。也要有一定的竞奖,量不要特别大,刚才提到的就是影像电视、DV,这个要接纳进来。现在国际电影节都是影像的概念,只要是拍摄出来的都可以参赛。不管你是用什么的都可以的。可以显得更环保意识,要接纳你环保有意识的东西,表达的理念,都接纳,而我们不是说给你成本的制作,有多大的投资做多好的精美的片子。
刚才大家谈到合作电视台,像中央台电影频道展播,选片没有问题的,颁奖典礼难度最小。做过电影颁奖晚会的人很多,毕竟都是大腕。今天讨论的还是电影周怎么样设置,怎么样去做,这个可能是今天最重要的。
组织活动很重要,电影人怎么样来爱护环境,明星怎么样来带头,这些都可以作为里面的活动,而且有一些活动积累经验,第二年可以延续的,第二可以选择固定的一个活动,成熟的电影节都会有固定的单元、论坛。不见得第一年做的就是很好,但是可以做几个试试。而且肯定是会做轮流的,今年在苏州,明年可以大理等地,所以每年不要固定一个城市。有一个电视节很糟糕,就是金鹰电视节,年年在长沙,就没有人愿意去了,所以一定要换。
未来
未来(著名平面设计师,给众多电影设计平面):
环境电影对人会有特别的震动,这种震动比音响效果,冲击力更大更直接,更触动人心。可见我们的环境问题实在太严重,好的环保电影好多人也没看,也不知道。所以我也挺难受的。
环境的这种电影,包括参加演出人与自然这种破坏,人心这种触动,我觉得的挺有思考的,我愿意特别的参与这个事情来。
是江小鱼说的什么段子让刚毅乐不可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