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向何处去?提供“远水”与解决“近渴”相结合
(2010-03-17 19:10:27)
标签:
庞中英在报刊上杂谈 |
庞中英
(见北京《环球时报》2010年3月17日)
G20的好处在于代表了世界上主要的力量(许多中小国家对G20并没有包括它们持续表达不满),它不是一个类似G8那样的西方机构,也不是G77那样的发展中国家联合。仅此一点,在危机的紧急状态中“崛起”的一系列世界“G-”外交进程,G20是具备优势的“宠儿”。
在“后金融危机”时刻,G20如何发展,向何处去,是许多方面关注的焦点。
去年9月的匹兹堡峰会,G20已经被正式确定为世界主要国家、主要经济体系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承诺促进强大的、可持续的和均衡的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加强银行监管;再启陷入僵局的世贸组织谈判;治理贫困。今年举行的峰会,除了讨论世界面对的新形势,G20主要还是进一步凝聚共识,落实上述目标,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真正发挥作用。
G20的主要目标是在国际相互依存加深、多极世界初步成型下国际体系如何变革、全球如何治理的问题。这种变革和治理不可能你一蹴而就,但是,G20至少要为未来的世界制定正确的路线图,并按照这个路线图前进。
G20取代不取代G8,G8如何适应G20上升的趋势,那是G8国家的事情,而不是非G8国家的事。现在G8国家,尤其是其中的美国想的主要是G20,而不是G8,因为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崛起的情况下,G8的局限性和效果不彰更加明显。所以,G8存废问题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G20将怎么发展。
开春后正在访华和将要访华的许多外国政要,G20问题是他们与中国同行讨论的最重要话题之一。而奥巴马到印尼和澳大利亚访问,G20是美澳和印尼的共同关注点之一。韩国国内上下如举办奥运会和世界杯那样,把举办年今年底的G20峰会看作是“韩国崛起”的新标志。今年6月加拿大举办的G20峰会,韩国居然是协办方。
G20将不仅局限在金融、贸易和气候等问题,涉及世界和平(安全)发展的一系列其它重要问题将不可避免地进入G20的议程。
G8可能进一步机制化。如何机制化,一些政策设计出来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G20应该模仿G8的模式,比如设立专职的准备峰会的人员(著名的“Sherpa”);在峰会前,要召开一系列的财长央行行长年会、国务委员(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和外长会议;未必一定发表宏论的联合公报,而代之以发表“行动计划”,有效落实G20领导人提出的共识和协议。
更有意思的,这份政策报告把G20的领导结构问题看得比较重要,因为这是决定G20方向的关键环节。为此,该报告建议,G20要设立一个类似欧盟“三驾马车”那样的领导结构:本年度轮值主席国(如目前的韩国)和前两次轮值主席国(如英国和美国)组成“三驾马车”发挥领导作用。以后类推。这样的一个领导结构,将使美国在未来2年确保留在G20的领导结构中。
这类报告只是众说纷纭中的一家之言。从中国的角度看,G20无疑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的最重要平台之一。我们要提出具体的中国倡议,包括如何机制化G20。
笔者认为,从长期看,G20要成功,不是很容易。主要的难点是西方国家和新兴大国之间如何合作与分权。
环顾全球,许多的多边主义进程,尤其是目不暇接、越来越多的多边外交峰会,在开会前后举世瞩目,成本代价高昂,但领导人达成的多边协议(不管其约束力如何)到底落实了多少,是否真的落实了,并没有会上宣誓的那么理想。
这些年来,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讨论的一个焦点话题是多边主义的有效性。多边主义的效用不理想是一个普遍问题,所以,世界的共同呼吁才是“有效的多边主义”。
G20如何汲取教训,避免成为新的“无效的多边主义”,而成为21世纪“有效的多边主义”的典范?
首先,G20天生是非正式的,不是,也不应该取代正式的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地位,但是,G20不能过于非正式,要尽可能地代表世界大多数的利益和愿望,要达成实际上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协议,且要执行,否则,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时间一长,G20就慢慢地就无效化,甚至被其它更有效的机制取代。
其次,G20不能变成大国争斗的新的名利场,而要抓住历史的机会,在推动一系列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全球多边进程中发挥中心的带头作用。这些多边进程是世贸组织谈判(自由贸易)、联合国改革(民主、平等、合理的世界秩序)、不扩散(全球安全)、气候变化(发展问题)等。
第三,G20要把提供“远水”和解决“近渴”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很容易的。“远水”,就是关于世界的根本发展方向的解决方案。G20应该是进行世界“大谈判”(grand bargain)的场所,本着开放的原则,包容各种各样的全球治理方案,以寻求大妥协为谈判目标。“近渴”,就是关于眼下世界面对的紧迫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可能不利于,甚至与长远的全球目标相冲突。G20应该协调眼下方案与长期方案的矛盾,否则,非但不能解决“近渴”,因为失去“远虑”,反而加剧“近忧”。
庞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