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自言自语六十七)
(2010-02-03 13:41:00)
标签:
克己复礼自言自语云隔迷楼杂谈 |
分类: 自言自语 |
“克己复礼”本来是儒家的一种修养方法,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简单的讲就是: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后来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其涵义进行得引申,认为“克己”的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从而把“克己复礼”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然而,后人对这一理念生出很多不同的意思来。特别是近代,“克己复礼”成为开历史倒车搞复辟的代名词。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个运动叫“批林批孔”。为什么会把孔子和林联系在一起呢?因为林倒下后,发现林是一个背后里推崇“克己复礼”的人。搜查林的住所,发现林私下里有个座右铭:“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我们不知道,林这个“克己复礼”的隐喻具体是什么?如果是“拨乱反正”,那还是值得后人加以琢磨的。如果单纯是颠覆政权,自己做帝王,这又同儒家思想扯不上边。当时根据林的表现,批林无可非议,捎带上孔实在是牵强附会。
事实上,“批林批孔”运动,是为了加强法治而非法制。这里的“法”是什么?就是“专政”。任何人,别说你有抵触运动的任何倾向,就是“私心一闪念”,立刻将其打到和专政。仿佛这中国社会是个封资修的大染缸,不大搅和,是无法沉淀的。孔是什么,是旧势力的代表,是中庸,是“克己复礼”和复辟。借“批林批孔”,把缓慢下来的运动再折腾折腾,从而达到新的高潮。
今天国学热了起来,最热的是什么呢?仍然是儒学。怎么经过多少个轮回,这儒就如此根深蒂固呢?人世间的任何事物自有存在的道理,而任何事物如果过于推崇必然招至抵触。为什么?金无足赤。
关于孔子,其实就是一种学术派别的创始人,由于后人对其思想理论的不同解读和推演使其达到了至圣的高度。于是被众人膜拜,于是也被众人打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