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这玩艺最好少搞论战多些商榷,论战多掺杂政治意图,而商榷往往是学术氛围。
说说道德,一个人人皆知的名词。然而,道德的概念却不是人人知晓和明晰的,这是个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的概念。先不说道德的具体表述,看看现象。中国有句谚语叫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里有个公德问题,比如汶川地震出了个范跑跑,网络上是群起而攻击。说明什么,社会是群体,是要有公德的。中国有句成语“洁身自好”,这里面有私德的理念。清朝有个历史名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修身自律的典范。有一天他梦里得到一笔财富,很是兴奋。醒来忙记录下来,忏悔自己有贪财念头太不应该了。这有些像大革命年代的“狠斗私心一闪念”,每个人思想单纯,只知道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来不得半点私心杂念。虽然物质很缺乏,但大家是同等的扛饿。
道德是一座牌坊,有明显的界定,却没有严格的限制,往往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说到牌坊就联想到“贞节牌坊”,这是古代为表彰忠贞守寡烈女而建的功德牌坊。古代女人的贞操是女人最高的德性,然而这种德性不知摧毁了多少寡妇的青春和人生。古代的寡妇比例是很大的,比如战争会死很多男人。再就是很多有钱有势的人会有很多妾,而这一类人年岁会比女方大上很多。追究起来是儒家礼教的“三从四德”在作祟,就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古代对女人的道德规范,那么对所有人是什么呢?最具代表性的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这个概念是汉代的董仲舒总结儒家道德观念提出来的,被汉武帝认可和推广,并延续了两千多年。虽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老的道德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那么西方人是怎样的道德观念呢?西方的道德观念主要源于古希腊哲学和犹太基督教。《约翰福音》记载,一个通奸女人即将被众人用石头砸死,问基督该如何办。基督问:“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众人于是一个个走掉了。耶稣对剩下的女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西方人在道德问题上很宽容,在法律上很严密。这同中国的情形不大一样,中国往往是在道德问题上很严厉,在法律上却很会通融。
近代西方道德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一切坏事都是人干的!”这里是说社会邪恶根源不是来自人的本能和欲望,而是产生于人的理性意识。那些以往的道德观念很多是过时的权威谋划出来的,是需要给予重新衡量的。
道德的概念在词典中被解释为:“社会生活中人们相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然而,这里的“准则和规范”会因历史、信仰和民族有很多差异。事实上,中国和西方,民间和宗教,在道德观念基本上终极在一个“善”字上。古希腊的柏拉图把太阳比喻为善。中国的孔子讲究仁,仁的思想中含有善的理念。基督教讲“博爱”,这种思想是社会上人们能相互融合的根本理念。而佛教的口头禅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不过,也有认为没有一般道德准则。比如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讲过一件事,二战时一个青年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参加抵抗运动会报效国家,但会离开年迈没人照顾的母亲而不孝。萨特告诉他:没有一般的道德准则供你参考,你是自由的,你可以自己决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