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六点多到达泰安,天刚刚亮,太阳还没出来。这是第一次来泰山,临前经人指点从红门攀爬到中天门景致一般,如果节省脚力可从天外村坐旅游车到泰山半山腰中天门。在中天门再选择徒步或坐缆车上山顶。在天外村买了上山的门票和车票,见等车的人没有几个就向四周看。三月初的泰安刚刚有一点春的气息,虽然树木还没泛绿,在背风朝阳的地上已经发出新绿的草来。天外村广场上有很多晨练市民,有舞蹈的,也有习武的。忽然,见前面的小山坡山露出一轮红日来,没想到泰山日出就这么意外的被碰见了。忙拿出相机拍了下来。原计划这天在泰山顶住一宿,看泰山日出。但看天气预报,说是第二天是个雨天,就决定当日返回不住上顶了。想不到这日出倒是先瞧见了。可能不及山顶上看的壮观,但毕竟也是泰山的日出。
旅行车从天外村到中天门用了不到半小时,下了车决定徒步攀爬,这样可以体验登山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领略山色风光和古迹。第一个遇见的景点是“迎天”,感觉这石坊是新作,但样式还算老道。据说泰山有很多历史名人拜访,留下无数石刻。这些古籍很多在红色年代给破坏了,也有一些特珍贵的被收藏起来。不过在攀爬的路上到处还是可以看到神采各异的石刻。收拍的第一个石刻是“人间天上”,是一种浑厚楷书。同样气势的还有“绝顶云峰”。“五大夫松”石坊也是新做,据古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於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
看来这松来头不小,不过这里的松可能是“五大夫松”的子孙。绕过“五大夫松”,远远看见了南天门和门下的十八盘。走南闯北,见过很多“天门”,只有这时见到的天门最为震撼,也回味到“迎天”的味道,仿佛攀进南天门就会进入仙境一般。这种想法不久得到印证,在十八盘那里还真有一个“升仙坊”石坊。爬到南天门已经累得不行了,坐在台阶前向下望,这时才注意到山谷的幽深和曲折。山高远望,精神一下清爽了很多,也振奋了很多。
过了南天门到了天街,左侧是一排仿古建筑,右边是万丈悬崖。这些建筑都是一两层的建筑,清一色餐饮和商业店铺。走过天街就来到泰山极顶区域,有碧霞寺、玉皇顶、大观峰和瞻鲁台等。玉皇顶印记最深刻的是无字碑,据传这是秦始皇所立。这座碑虽然无字,然而古朴天成,紫气浩然。说到字,最值得论的当属大观峰的摩崖,壮观魅力集唐以来著名摩崖刻石。最让人荡气回肠的还是站在瞻鲁台一揽群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心情激荡。
在天街吃过午饭小歇后开始下山,觉得体力还可以决定徒步下到山下。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那是指无台阶的陡峭山崖,向上爬看得见前行目标,向下移动却不容易清楚脚下踩踏物体。对已修好的山路,还是下山少花费体力,这是万有引力常识。从中天门爬到南天门用时三个小时左右,这是半程路。从南天门下到岱宗访也是三个小时左右,这是全程路。走过岱宗访不远来到泰山宾馆前已经疲惫不堪,就住这里吧。
日出
迎天
石刻
石刻
五大夫松
南天门和十八盘
极顶
十八盘
意味深长的无款石刻
字如其人
上山路
无字碑
郭沫若为无字碑题词
瞻鲁台远眺
碧霞寺
气象站与北坡残雪
大观峰
碧霞寺内外
极顶远眺
索道站
牛有多种含义
中天门
一天阁奇观墙出古柏
岱宗访
岱庙
米芾题字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