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源于古印度,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属于释迦族,人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出身的圣人。他原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他的诞辰有不同说法,《辞海》里介绍为“约前565-前485”,佛学界有认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3年。关于他的诞辰日通常认为是农历四月初八,这应该是禅宗的想法。怎么来的,不得而知。藏传佛教对佛诞辰日按藏历计算。2008年5月12日是农历四月初八,藏历三月初八,这一天汶川发生了非常不幸的八级大地震。按藏传佛教,佛陀的诞辰日还要过一个月才到。
释迦牟尼通过多年深思修行,最后“悟道”成佛。佛也称佛陀,佛陀的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即苦、集、灭和道。一种因果理念,教导信众如何解脱人间烦恼。佛教认为,人间多苦难苦谛,要揭示这些苦难的业因集谛,要消除这些苦难达到“涅磐”境界灭谛,这需要修“道”。“涅磐”是什么,这是一种佛的境界,一种极致的清静世界。“四谛”又称“四圣谛”或“四真谛”,可称得上是佛教的真谛。虽然佛教中有很多经文和教义,归结本原都会积聚到“四谛”的思想层面上来。譬如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最好的诠释。
然而,在佛教中“真谛”并不是指“四谛”,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具有特别的意思。“谛”是真理的意思,“真谛”是相对于“俗谛”而言的理念。佛教认为,世俗认为一切事物是“有”,这种观念被称为“俗谛”。而佛教的理念,把“一切皆空”称“真谛”。历史上有一位很有名的僧人称呼也叫“真谛”,这是位梵僧,南北朝时期被请来传法,为中国佛学做出过非常大的贡献。
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优胜劣衰。佛教能流传几千年,并有广泛的信众,应该说与佛的主要学说受众性密不可分。作为一个人,是有思想和情感的,往往幸福和苦难不取决于环境体验,更重要的是心灵感受。按佛教的理念,把一些苦难看淡了或化空了,苦难也许就不存在了。
特别推介:
阿弥陀佛
来世今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