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吉林鹰屯打鱼楼村猎鹰人旅游 |
分类: 抓拍纪实 |

长白山下松花江边这个叫"打渔楼"(努尔哈赤命名)的村子,曾是金代文明的发祥地, 这里也是中国真正的鹰猎文化发生地。
顺治十四年(1658)清廷在乌拉地区设立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这里便成为清朝"狩猎八旗"兵丁世居的基地。自此,为清廷驯养猎鹰并进贡就成为打渔楼村满族男子光耀门楣的使命。
渔楼村历史悠久,据史料所载:渔楼村始建于明代后期,后金和清初时是朝廷的渔猎之地,并建有冬季存放渔网的渔楼,因此将该地称为打渔楼村。清初时,清廷贡品基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设立后,因该地东依松花江,西傍大黑山,适宜渔猎,故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署下的狩猎八旗中的镶红旗和镶蓝旗移居此地,从此渔楼村便成为满族的世居地,现在在此居住的满族关、赵、杨、奚、付、曾、刘等家族,即是他们的直系后裔。他们也将清代的渔猎习俗薪火相传延续至今,尤其是捕鹰、驯鹰、放鹰习俗更为突出,形成了厚重的鹰猎文化。在鼎盛时期,全村从事驯鹰、养鹰户达到全村的70%以上,现在全村仍有养鹰户50多户,因此该村也被省有关部门命名为"鹰屯",鹰把式赵明哲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杰出传承人。近些年来,鹰屯引起学者和媒体等多方面广泛关注,并拍摄成多部影视片,推向国内外,并在国外几次获奖,也使渔楼村闻名遐迩。
以下是我拍摄的几张猎鹰人的片片




猎鹰扑食瞬间
鹰眼看世界近摄片片
前一篇:【原创】几张人像习作
后一篇:【实拍】吉林街头闹市看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