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国家版本馆(五)

标签:
作家张明参观国家版本馆历史文化教育 |
分类: 随笔杂谈 |

雕版主要类型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雕版一百九十余万块,多散存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和宗教寺院。雕版通常按照年代分类,但存世的雕版中明代以前的已是凤毛麟角。目前各地文博单位存藏的主要是清代雕版和民国雕版。按照内容分类,雕版主要分为书版、经版、画版三大类。
古籍书版。书版即传统古籍印版,由于装帧采用蝴蝶装、包背装或线装,均为对折雕刻,相对较小,但其规格并不统一。参考雕版尺寸宽三十五至四十厘米、高十八至二十五厘米、厚两厘米左右。
宗教经版。经版即印刷宗教经书印版的底版,存世的主要有佛教、道教经典,佛经是重中之重。佛经通常为经折装,因此印版宽度多为四至六折,版片较大。乾隆大藏经版片宽七十五厘米、高二十九厘米、厚四厘米。
各类画版。画版包括各类版画印版。其中年画曾是明清时期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涌现出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等著名年画产地,全国各地年画版画存藏地域广泛,各具特色,大小不一。小到只有几厘米的“饾版”,大到有尺幅超过一米的墙画。
龙藏雕版
《龙藏》又称《乾隆大藏经》,于清代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雕,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至今已近三百年的历史。全藏共1670部、7240卷,雕成经版79036块。每块雕版规格大致为宽七十五厘米、宽二十九厘米、厚四厘米,均两面刻字。雕刻所用经版特选直隶(今河北)、山东出产的优质梨木。经文文字清秀大方,镌刻精湛,佛像图版手法细腻、生动庄严。
《龙藏》的编刊工程浩大,负责其事的官员、学者、高僧等达六十余人。监造人员八十余人,刻字、印刷和装帧等工匠八百六十余人。初印104部,分赐各地禅院。此后至民国间,又陆续印刷了数十部,共印行了150余部。
《龙藏》雕版刻成后,最初存放在紫禁城中的武英殿,乾隆末年迁入北京柏林寺。此后的一百多年里,这批珍贵文物遭受水浸、雨淋、虫蛀等严重的破坏,大量雕版出现裂隙、糟朽、变形等问题,个别雕版甚至断裂、掉字,作为雕版四周保护之用的披麻挂灰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整体损毁非常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龙藏》雕版的保护工作。为抢救这批珍贵文物,1982年经版被移至智化寺保存,1989年经版移至云居寺,1993年经版再被搬迁,绝大部分运往十三陵存藏,有两千余块经版被保留在云居寺。2022年,69000块《龙藏》雕版入藏新落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成为中华版本传世工程的第一批镇馆之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