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认真阅读了复旦大学教授朱东润先生早年在《文汇报》发表的文章《漫谈传记文学》。朱教授说,什么是传记?《四库总目提要》说,“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由此,我知道了古人对“传记类”写作的定义。接着,朱教授又举例谈了中国古代文人关于传记类的写作,特别提到司马迁《史记》是传记类写作的典范,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记得当年学《大学语文》时,其中就有《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看得我是热泪盈眶。好的文学作品能够感动人、激励人,生发无限感慨。当然,,古人对“传记类”文学的定义不一定完整和准确。因为写一个人,可能会涉及到许多事;写一件事,也可能会关乎一些人。写人也好,写事也好,没有必要去严格区分,只要写得好,能够打动读者,就是写作的目的。朱教授还在文章里详细谈到了传记文学在历史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感谢《文汇报》“文汇学人”这个栏目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大餐。同时,我也衷心祝贺咱们这个栏目举办了六百期。
(六十八位社科大师包括了我知道的陈望道、朱东润、贺绿汀、刘大杰、蒋学模、胡裕树、周谷城、施蛰存等等)
二、《墨子》《月亮与六便士》《大师和玛格丽特》。这三本书是我参加社区组织的“图书漂流”活动,用自己的三本新书换来的。


三、《黑泽明的罗生门》这本书是我今年9月参加北京作家协会到怀柔区采风活动时,在一家社区藏书屋购买的。北京郊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很好呢。
四、《西欧军事观察笔记》这本书是我参加《作家文摘》报纸微信公众号组织的读书活动时留言获奖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