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滨水绿道

标签:
作家张明北京的滨水绿道民主与法制周刊历史时尚 |
分类: 文学作品 |
站在记录金中都历史的展板面前,我被下列的文字解说所感动。这是一个多么恢弘而又声势浩大的场面:距今八百多年前的一个炎热夏季,四十万士兵,八十万民夫,一共一百二十万人。他们一队排开,人挨着人,从河北涿州站起,绵延百里,经过一百二十万双手,将一筐又一筐的涿州粘土辗转腾挪传递至今天的北京市广安门地区,为的是修筑金朝的国都——金中都。这就是元朝人熊梦祥在《析津志》记载的“金朝筑燕城,用涿州土,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涿至燕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的文字。
如果从空中俯视,这种完全依靠人山人海的劳作场面是极其震撼的。当时宫殿所需的木材,全部取自河北正定,运一根大木要耗费白银二十万两;运一车木材,要组织五百人来回拖拽。为建都城,统治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作制数年,死者不可胜计”,皮鞭下的辛苦劳作,对人的生命是一种巨大的摧残,一城起而万骨枯。
公元1115年初,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率部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击溃辽兵,建立自己的王朝——金,并建国都于会宁府(今天的黑龙江省阿城市)。公元1149年,同为皇室宗亲的完颜亮(史称海陵王)密谋篡位,弑杀金熙宗,改年号为天德元年,并决定迁都燕京(今天的北京市广安门地区)。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筑城运动开始了。
到公元1153年,金中都拔地而起。整个都城约为四方形,周围有十三座城门。东西南各三座城门,北面四座城门。宫城南面建有正门“应天门”,是一座十一间的大门楼(天安门只有九间),楼高八丈,建筑规模极其雄伟。所有皇城宫殿都由黄金五彩加以修饰而成,“一殿之成以亿万计”,其穷奢极侈让人惊叹咂舌。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金中都城内有独立的皇城宫殿,有尚书省和六部衙门,有太庙、广场、文楼和武楼,还建有来宁馆、会同馆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城内独立的皇城也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宫殿又分别建有皇帝处理朝廷事务的泰和宫,生活起居的昭明宫,皇后居住的隆微宫,太后居住的康寿宫,太子居住的东宫和嫔妃居住的西宫。每座宫内又建有殿、阁、楼、亭等,总数达四十六座之多。这是元明清三朝建都之前北京地区最宏伟的都城建筑。宋朝使臣范成大在《海陵集》中记载,中都的宫殿宏大侈丽已超过汴京,“宫阙壮丽,延亘阡陌,上切宵汉,虽秦阿房,汉建章不过如是。”
公元1215年5月31日,已成气候的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突破金军防线,占领金中都,抢劫财宝,毁坏公物并放火烧毁了金中都城内建筑。就这样,金碧辉煌的金中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六十三年便烟消云散。在这之后,蒙古帝国入主北京,并建立了元大都。元朝覆灭后,接着又是明朝、清朝在北京建国都,如今的紫禁城建筑规模终于平安保存下来。
时隔将近八百年,也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市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的施工人员,在施工地点发现一座古墓,除了墓主人遗骸和墓葬随品,还有古建筑遗址。随后,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工作人员介入调查发掘,并随着发掘面积逐渐扩大,考古人员增加到六十多人。很快,约一千平方米的古建筑遗址逐渐显现出来,一个个巨大的柱顶石坑排列整齐,俨然是一段都城的遗迹。后来,据考古工作人员讲,丽泽金融商务区内考古发掘的正是史书记载的金中都南城墙的丰宜门、端礼门和丽泽门遗址,也包含近三千米长的金中都城垣地下遗址等。
一个完整的金中都城垣逐渐显现放大,在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多种景象:歌舞升平的皇家宫殿,穿着朝服的官吏们繁忙地穿梭于尚书省和六部衙门,熙熙攘攘的市场和为生计操劳的平民百姓......
今天,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在北京,在早已淹没的金中都遗址,一条美丽的滨水绿道由北向南逶迤而过。她从钟鼓楼开始,向西南方向慢慢伸展,沿途携带着钟鼓余音,虔诚如德胜祈雪,流连于潭西胜境,漫过顺城公园和金融街绿地,坐享木樨渔趣,沐浴白云风雨,夕照天宁塔影,朝观蓟碑霞蔚,轻舞铜阙微澜......在金中都公园,还可大观平度,陶然风雨,临河知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华丽的转弯。特别是沿河两岸,花团锦簇,绿柳成荫,亭台巧立,假山迭出,木桥婉转,卵石铺地,松柏成行,更有游人或周边的居民在这里漫步欣赏,健身锻炼,引吭高歌,舞之蹈之。在这里,还可以倾听潺潺流水,感受鸟语花香。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在宣阳驿站,还有一处读书的好地方:文化的长廊,开放的空间,优雅的环境,红的是灯笼,绿的是翠竹,白的是墙壁,蓝的是天空,琳琅满目的是各种各样的书籍,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来安放纯洁的心灵。而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免费提供的,这在市场经济、利益先导的今天,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就像古人所说的“水利万物而不争。”
金中都公园是滨水绿道中集大成的建筑物之一,外形仿古考究,内里是较大的展厅,“建都之始——北京建都八百六十周年纪念展”成为长久的展览项目,不但有文字图片,还有极具价值的出土文物,使每一名参观者读懂和熟知北京的建都历史。
我在展板前流连忘返。回顾北京的建都史,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北京的文化古建和自然环境。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家园,战争的肆虐也好,灾难的破坏也罢,只要我们的双手还在,家园就在,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也许这就是美丽的滨水绿道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