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车见闻录(六十)

标签:
作家张明北京公交车见闻录情感文化历史 |
分类: 文学作品 |

我的单位在西单附近的二龙路,而我的家在西直门外高粱桥北。从我家到西单有两条公交线路。一条是东边,可在西单商场下车;一条是西边,可在太平桥下车。无论走哪边,中途都要换车。通常,我走东边的线路,由北向南依次路过北京师范大学、小西天、新街口豁口、护国寺、平安里、西四、缸瓦市到西单商场。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一个原因是换乘车方便,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用走“过街天桥”。但这次却不够顺心。
前一天晚上,北京下了大雨,到天亮才停。我出门时,地面还是湿漉漉的。我在单位办完事出来,天已放晴,路面的雨水也干了。我走到西单,准备到马路对面的公交车站乘车回家。
西单北大街比较宽敞,中间有一排金属隔离带,防止行人横穿马路、汽车随意掉头。行人若过马路到对面,必须走“过街天桥”。但西单的“过街天桥”有自动滚梯,为过往的行人提供方便。我是因为去年夏天在二号线西直门地铁站负重爬楼梯损伤了膝关节,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要尽量避免爬楼梯。
原以为西单商场外“过街天桥”的滚梯正常运转,谁知却偏偏停了下来,行人都在爬楼梯。我连忙问附近的保安,滚梯为什么停了?我的膝盖不好,无法爬楼梯。保安说,大概是因为下雨怕不安全。您若乘车,可以向北走到灵境胡同的十字路口过马路,再向回走到公交站。我想,好嘛,对面的公交车站过不去,要绕行两站地。我说现在天都晴了,地也干了,滚梯可以运行了,为什么还不开呢?保安说,这个问题就不归我们管了。
我见状,只好向北走,准备绕行。忽然想起来,我为什么要绕行?干脆在下车的地方再上车向南到宣武门,在那里过马路乘回返的车。就这样,我乘车到了宣武门,过马路到车站等车。22路也行,44路也行,反正都是向北走的公交车,哪个车先到就乘哪个车。很快,44路车来了,我上了车,找到一个座位坐定。哪知这辆车却不走了,司机正与一位老年妇女争执起来。
疫情期间,北京市政府规定市民进入公共场所必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码绿码,因此,公交车要对乘客进行检查。司机之所以和这位老年女乘客发生争执,是因为女乘客不出示核酸检测证明和北京健康宝。女乘客说她没有智能手机,无法给司机看,但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的。司机问她怎么证明核酸阴性?女乘客说你们上网查。司机说你要证明给我看。女乘客说我无法查。司机说,请你下车!女乘客说,我不下!两个人争执起来,司机无法开车。
此时此刻,其他乘客不干了,声援支持司机,遵守规定,要求这位老年女乘客下车,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任凭其他乘客怎样高声叫喊,老年女乘客稳如泰山无动于衷。折腾半天,公交车始终未动。这时,一位小伙子询问女乘客的名字,说他可以上网查询她的核酸检测结果。
小伙子登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查找健康信息码代领助查,找到“北京市”,然后输入相关信息,果然查到这位女乘客最近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小伙子告诉司机查询结果。司机放心了,回到驾驶位置,发动汽车前行。
这时,在车厢里,有些乘客还在继续声讨这位女乘客,说她违反乘车规定,只图自己方便,不顾别人防疫安全,对这样的人不能客气。老年女乘客也不示弱,别人说一句,她就气鼓鼓地回一句,但寡不敌众,后来也不就做声了,反正她坚持自己的做法,别人爱咋说咋说。
公交车走过几站,老年女乘客下车了,车厢恢复了平静。我就在想,政府对公共场所制定的防疫规定肯定是对的,公交车属于公共场所,当然要遵守这些规定。但有些老年人确实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显示“北京健康宝”。当然,身份证和老年乘车卡也能显示相关信息,没有手机也没事。但有些老年乘客既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又忘带了身份证和老年卡,或许就真的需要其他人帮忙上网查询了。
我想,公交车上的工作人员,应该尽量考虑到特殊情况,为乘客提供方便,而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执法”、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