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挽救了一个家庭的许师傅

(2022-06-15 11:24:58)
标签:

作家张明

挽救家庭的徐师傅

民主与法制周刊

文化

育儿

分类: 文学作品
挽救了一个家庭的许师傅

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徐师傅

作者:张明

许师傅是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退休的八级钳工,长得浓眉大眼,方脸型,说起话来声若洪钟。多年来,他一直参加街道组织的公益活动,打扫环境卫生,调解居民纠纷,积极举报违法犯罪人员的线索。但是,最值得称赞的是许师傅曾经挽救了一个亲人失散多年的家庭。

在北京地铁十三号线西直门通往大钟寺的高架桥下,生活着一个乞丐。乞丐大约六十来岁,东北口音。他在两个并立的桥桩之间的空隙处,用树枝和茅草编成围挡,又找来破布和烂棉花垫在冰冷的土地上,用以抵御夜晚的风寒。白天,他会外出乞讨,晚上便回到这个草窝过夜。从冬到夏,又从夏到冬。

因为我住在附近,每天外出上班或晚饭后遛弯时,都能够看到这个乞丐。他经常坐在水泥桥桩下沉思不语,却从不拦截过往行人讨要钱财或食品,不像某些省市的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附近的小乞丐会抱住行人的腿不撒手。

一天晚饭后,我在外面遛弯散步,看到许师傅提着一个装满馒头的塑料袋,走到桥桩下送给那个乞丐,乞丐拱手作揖,两个人还说了一会儿话。

许师傅回来的时候遇到了我,便说起这件事。这个乞丐自称他的儿子在北京工作,几年前,儿子将他从东北农村老家接到北京玩几天,谁知就走散了。老人没文化不识字,也没有手机,在北京城转了向,不知道儿子的手机号码和家庭住址,也无法与东北老家的人联络,最终流落到咱们这儿,这一呆也有好几年了。我听了觉得有些蹊跷,难道他的孩子没有找他?报警了没有?许师傅说这就不清楚了,这个人挺可怜的,所以从家里拿些馒头给他。我思忖也许事情不像他自己说得这么简单,而且,国家民政部门有救助站,他为什么不去?可以通过救助站联系他的孩子和农村老家的人。但是,不管怎样,许师傅是个心细又善良的人。

不久,许师傅告诉我,事情解决了。许师傅托人找到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导演,把这个“乞丐”老人的经历从头到尾告诉了他。这位导演很有职业敏感,亲自带着新闻节目组的记者、主持人和工作人员来到地铁高架桥的桥桩下采访老人。节目一经播出,很快引起老人儿子的注意,他打电话到电视台新闻节目组询问情况,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让他与许师傅联系。那一天,许师傅带着老人的儿子、儿媳和孙子来到桥桩下请他们辨认,果然是他们走失的父亲,尽管已经瘦得不成样子。父子两人抱头痛哭,画面感人,许师傅也留下了热泪。

自从父亲走失以后,儿子到处寻找和打听,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儿子又和东北老家人联系,得知父亲也没有回老家。几年过去,没有父亲的任何音讯,儿子以为父亲可能死了,因为走散的时候,父亲身上没有一分钱,更别说找住处和吃饭了,而且,北京的街道有那么多的机动车,会不会…… 没想到父亲的生命力如此顽强,靠乞讨和风餐露宿活到今天。

“快给许爷爷跪下磕头!”儿子拉着孙子的手一起跪在许师傅面前。“感谢救命恩人许爷爷!”许师傅连忙扶起父子俩,说:“找到亲人就好,一家人平平安安是最大的幸福。”

听到许师傅的叙述,我也被感动了。衷心祝福重新团聚的这一家人,同时也为自己当初的冷漠和自以为是而羞愧。一个退休工人,精神上积极向上,生活上助人为乐,难能可贵。

许师傅叫许建洲,北京房山窦店人,去年六月病逝,享年八十七岁。

挽救了一个家庭的许师傅
2022年6月《民主与法制》周刊第20期封面

挽救了一个家庭的许师傅
此文刊登在文化栏目“小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