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发博客丢失的文章《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一、二)

(2022-05-30 12:10:32)
标签:

作家张明

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

博客文章丢失

历史

文化

分类: 文学作品
重发博客丢失的文章《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一、二)

(为了让博友知道文章内容的来龙去脉,我将第一章也贴上。此文写于2010年6月,博客首发2010年7月,后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莫名其妙丢失)


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一、二)

作者:张明

 

2010年6月10日、11日两天,我随北京市作家协会到张家口地区采风。这次采风活动是由北京作协组织的,有北京作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青女士、秘书长王升山先生、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刘孝存、北京作协理事陈世崇、刘晓川和四十位来自北京各区县的会员参加。采风活动除沿途参观采访外,还要专门召开小说创作座谈会,意在开展文学交流,讨论小说创作形式和题材的探索与实践等等。

 

 

进入6月中旬,北京已经很热了。10日这天早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天公作美,给人的感觉轻松而凉快。我乘公交车按时赶到集合地点——解放军歌剧院北门外的停车场。此时,已经有不少人提前赶到了,一辆大轿子车在路边停靠。

北京作家协会有着强大的作家阵容。现任北京作协主席为著名作家刘恒先生,副主席有史铁生、刘庆邦、张承志、陈祖芬、毕淑敏、凌力、曹文轩和驻会副主席李青。这些作协副主席目前也都是国内响当当的大作家。北京作协成立于1980年,原来的名称为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目前有会员一千多人,他们工作和生活在北京各个区县,是一支文学创作成果丰富的作家队伍。能在这样的队伍里,经常向各位同行、前辈、甚至晚辈(如“八零后”作家)学习、切磋和交流,也是我难得的机会和福分。

采风团队按计划准时出发。汽车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驶。过居庸关、八达岭长城、康庄镇,看到了官厅水库。进入河北省地界后,路过后花园,在怀来县一个叫做“鸡鸣驿”的地方下车。

我们采风的第一站就是这个“鸡鸣驿”。

顾名思义,“鸡鸣驿”是一座古驿站。它紧靠旁边的“鸡鸣山”,并因山而得名。“鸡鸣山”独立而高耸,巍峨而有气势,突兀的外表看上去很像一座沉寂了千万年的火山。

“鸡鸣山”名称颇有些来历。《水经注》里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地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鸡鸣山。

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据明代《一统志》记载,距下花园五公里有一座山,原名磨笄山。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恃其英武征辽,尝过此山”,曾“驻跸其下,闻雉啼而命曰鸡鸣”。从此磨笄山名为鸡鸣山。

鸡鸣驿始建于元朝。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至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宣化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

古时,驿城内设有五条马路十二个街区。前街为当时的军政机关所在地——驿丞署和指挥署,其次为日杂、杠房、缸房、花纱、酒肆、当铺,西街是驿站设施——公馆院、军号、马号,东北是驿仓,正北是驿学等建筑,此外还有戏楼和寺庙等。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自成体系,工作、生活、信仰、精神教化及享乐一应俱全了。

驿站在中国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古时,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都用快马,因马的体力和奔跑的距离有限,要完成数百公里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必须在沿途建立许多马站,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驿站,同时完成传递信息和邮件,还具有军事城堡的功能。可以说驿站在古代起着现代邮局和军事基地的作用。鸡鸣驿城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非常完整,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2005年,鸡鸣驿两次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一百处世界濒危遗产名单。

今天我们看到的鸡鸣驿是一座方城,占地面积约二十二万平方米。它有门楼、城墙、城垛和角台。城墙高十二米,底部宽八至十一米,顶部宽三至五米,周长有一千八百多米,外表为大青砖砌成,内里为夯土。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夯土是经过火炒熟的,为的是灭掉草籽和虫卵,使城墙更加牢固,经久不衰。

我们先在城门口照相,并聆听服务员讲解。然后,大家沿着翻新不久的高台阶,一步一步登上城楼。因为年代久远,自然凋零,城楼和城墙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重新翻修的,只不过是按照原先的建筑格局来维修。站在城楼上眺望四方,鸡鸣驿小城尽收眼底:房屋是红砖红瓦,土路被铺上石块,对面的城门清晰可见。临近有一座建筑是青砖灰瓦,据导游女士说,以后鸡鸣驿内的所有房屋建筑,都要改成青砖灰瓦,重现当年的古驿站风貌。

 

 

接着,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参观驿城内几处古迹。

驿城内有许多平民百姓住户。古老的院墙和破旧的院门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自古以来,张家口地区风沙强烈,居民住户的自家院墙很宽,用许多碎石、砖头和粘土混合砌成,但经年累月的雨水冲刷,表层的粘土剥落,露出的石头鳞次栉比,凸凹而沧桑。尤其是院门,破旧的不能再破旧。这些院子里至今有住户,我们当中有人要进去看看,被导游阻止,说住户看见有人进来参观是要收费的。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观念早已深深扎根于百姓之中。

绕过这些住户,我们来到“泰山行宫”。“泰山行宫”又称泰山庙,建于明代,里面供奉的是道教女神碧霞元君,当地人又称这座庙为“泰山奶奶”庙。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清代张尔岐著《嵩庵闲话》中说:“元君者,汉时仁圣帝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尽,女沦于池。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我不信教,但有关宗教知识还是需要了解一些的,毕竟它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这个泰山庙内的墙壁上有古老的连环壁画,描绘着“麒麟送子”、“状元及第”、“因果报应”等许多故事。由于我对绘画鉴赏是个门外汉,品不出所以然来,只好装聋作哑愧对读者了。“泰山行宫”的门口有一对石狮子,由于年代久远,当年雕刻的纹线已被磨掉许多,看上去像个半成品,岁月的长河真让人感叹。女导游说,这对石狮子是一公一母,参观的游客可以抚摸石狮子头祈求福分。大家一定注意,男士要摸母狮子头,女士要摸公狮子头才灵验。我们一听都大笑不止。

出了“泰山行宫”,我们又来到“文昌宫”。“文昌宫”供奉的是民间和道教尊崇的掌管功名禄位的文昌帝君。鸡鸣驿里的“文昌宫”建于明代,主要功能为“驿学馆”,是驿站子弟读书求学的场所。内设教室、图书馆和学馆办公的地方,馆内还供奉孔子塑像。大殿屋檐下有两幅牌匾,一是“晴耕雨读”,一是“书城不夜”。号召弟子发奋读书,早日获取功名。这让我想起当代年复一年的百万高考大军,勤勉努力,诚惶诚恐,孜孜以求。从古至今,人的一生该有多少次是一考定终身,即便是定了终身又有多少学习和考试还在等着你啊!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会到老啊!”

在鸡鸣驿里,最有讽刺意味的当属“贺家大院”。据《清史稿》记载:“……已未,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联军联兵陷京师。庚申,上奉皇太后如太原……乙丑,次鸡鸣驿”。

清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赶至鸡鸣驿夜宿。夜宿的地点便是“贺家大院”。说是大院,不过有一间正房,两间偏房而已。慈禧太后不敢住正房,害怕夜间遭人暗算,便住在右边的偏房,光绪皇帝住左边的偏房,正房住着服侍人员。我们可以想象,一百一十年前,平时权势威嚇、极尽奢侈享乐的慈禧、光绪,突然间变成丧家之犬,不计身价、急忙忙躲入老百姓家藏身的窘相。

现在看到的贺家大院,已经破烂不堪。通往贺家大院的巷道在鸡鸣驿“指挥署”的左侧,巷口的眉额贴着歪歪扭扭六个字“慈禧一夜行宫”。倒是墙上的砖雕精致漂亮,大概写的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贺家大院的门口有砖雕“鸿禧接福”,是贺家后人为纪念这件事专门烧制的。院子里还算敞亮,三间房子仍在,房顶像是翻修过,木制的门窗显得极为破旧,不知是不是当年的原物。导游告诉我们房间内的摆设是慈禧住时的原样,砖砌的火炕还算宽大平整,墙上挂着慈禧和光绪的画像。光绪住过的偏房上着锁,不让参观。令人感到十分滑稽的是,这间屋子的房顶上居然安装了一架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院里的正房住着现在的居民,他们也要看电视啊!听导游说,这个“贺家”在当年也属于名门望族,如今贺家的后人基本都在国外。

重发博客丢失的文章《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一、二)
鸡鸣山

重发博客丢失的文章《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一、二)
鸡鸣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