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逝去的战友和首长(十七)

(2022-04-06 10:44:03)
标签:

作家张明

回忆逝去的战友

军旅青春

情感

军事

分类: 军旅青春
回忆逝去的战友和首长(十七)

回忆逝去的战友和首长(十七)

作者:张明


周绪湘


晚上,战友微信群一直都在“嘟嘟”作响,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位山东战友病逝,许多战友在群里表示哀悼和追思,情景十分感人。

也许是岁月的关系,这些年来,不断有战友去世的消息传来,总会让我扼腕叹息。

刚刚去世的战友叫周绪湘,曾经在我们二连担任连长。算起来,这是我已知和熟悉的第四位去世的连长了。第一位是王玉茹,贵州安顺人,19618月入伍,1985年转业,2017年在贵州贵阳病逝。第二位是袁廷义(副连长),四川大竹人,196510月入伍,1980年转业,后病逝。第三位是杨云英,女,云南人,两年前去世。第四位就是周绪湘,山东莒县人,196911月入伍, 1988年转业,202242日下午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在我看来,那一批1970年的山东兵里,周绪湘是名副其实的美男子。他五官端正,皮肤白皙,特别是那两道浓浓的卧蚕眉令人印象深刻。记忆中,周绪湘名字中的“湘”字最早是“香”字,因为我在山洞机房内的《值班日志》交接班的记录上几次见到过“周绪香”三个字的签名,后来才改成“周绪湘”。为什么是“湘”?湘是湖南省的简称,我猜也许与伟大领袖诞生地有关,“香”、“湘”同音,就像那个时候有许多人取名“卫东”一样。另外,如果从战友群里寻找“周绪湘”,我们可以看到他登录时写下的“周续湘”的名字,“续”是继续的“续”,而非“绪”。这就印证了我的想法,周续香的父母为孩子取名时,一定是希望周家的香火延续下去。至于“周绪湘”三个字,是周老兵后来在连队一直使用的名字。山东兵里的另一位帅哥是卢绪兰,长得也秀气,举止投足很文静,遗憾的是卢绪兰也去世了。那一年入伍的山东老兵至今已经走了五个人。

因为不在一个分队工作和生活,我和周老兵关系不是很熟络。一直到1977年我从连队复员的时候,周绪湘还没有提干,虽然未提,却是连队的骨干。部队私下里还是讲究老乡观念,同一个家乡入伍的人自然就会亲近许多,即便是北京兵也大致如此。记得有一回,我从北京兵冯刚那里借来一本汉译外国小说,内容是打赌暗杀之类,情节很吸引人,就是铺垫太多,半天看不到要紧处。那时我在山上大庙(铁峰庵遗址)参加报务培训,没有大块的时间看小说,但冯刚说要尽快看完归还,书是从周绪湘那里借的,他催了几次了。我把那本书揣在裤兜里,利用课间休息、上厕所的时候看,有时看的时间过长,腿都蹲麻了。那天也是不顺,一不留神,书掉到了茅坑边上。还好,茅坑边上比较干燥,因为那个厕所是露天的,若是二连的厕所就完了。再加上书不是球状,否则也滚进粪坑了。我急忙捡起来查看,发现有几处沾有尿液点,便赶紧去水池子那里细心擦洗,然后晾干,有些痕迹再用橡皮轻轻涂抹。还书的时候我告诉了冯刚,他又笑又埋怨我,然后也检查一遍,好在变化不大,没有告诉周绪湘,估计他也是从别人那里借的。

那个时候我调皮不懂事,不应该瞒着周绪湘。只是这种书不仅当时的书店里没有卖的,而且部队也不允许士兵阅读这类书籍,若是现在,我会买一本同样的新书还给人家。

说到看书,我知道周绪湘特别喜欢看字典。有一次,我去找冯刚,正要说话,他马上用动作示意我小声。我在宿舍里巡视了一遍,未见有人睡觉,只有周绪湘和衣而卧躺在床上看《新华字典》。冯刚指了指周绪湘。我仔细一看,原来周绪湘双手端着打开的字典已经睡着了,还打着轻微的鼾声。这种睡眠的姿势恐怕也是周老兵所独有,一般人看书睡觉,一旦睡着,手里的书会掉下来,落地的声音又会被惊醒。那么厚的字典,居然被已经入睡的周绪湘用双手牢牢地抓住,纹丝不动,若按北京话来说,也是一种“绝活儿”呢。

据其他战友介绍,周绪湘后来被提拔担任分队长、连长等职务,参加自卫反击战立功受奖。是金子,总会发光。回忆逝去的战友和首长(十七)

如今,有手机微信真好,又将当年二连的新老战友聚在一起,显得熟稔和亲切。周绪湘也在微信群里,不时地发些议论,并和战友们探讨一些问题。他曾提出两个看法,一个是部队转业干部到地方的待遇,另一个是当代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问题。

周绪湘说,部队团职干部转业到地方住房待遇有偏差。当地县处级干部都盖有二、三层小楼,而转业的团职干部却没有或很少能盖楼。我想,这确实是个关乎复转军人的待遇问题。国家对各级干部分配的住房面积都有政策规定,县团级正职是九十平方米,副职是八十平方米。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都应该遵守这个规定(自己购买的商品房除外)。在北京,无论是中央机关,还是北京市政府机关,都是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的。至于周绪湘提到的当地县处级干部盖小楼的问题,应该是面积超标的。一个县或县级市,享受正副县级干部待遇的人不会很多,再加上天高皇帝远,这样的事情会有不少。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地方干部多是在当地任职多年,经营多年,人脉广泛,再加上职务上的权力,这是半途而来的部队转业干部所不具备的。而且,几十年来军队转业干部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编制有限,许多人无法按照同级安排职务,一般都是压低半级甚至一级。就北京公安部门来说,部队转业的团职干部在派出所当普通民警的人有不少。据山东老兵左恒臻介绍,营级的周绪湘转业后在莒县农业局安排副科级职务,应该说还是不错的。

子女教育也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们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从维护国家的利益出发的,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势必给子女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老一辈对孙子女的宠爱,或多或少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转型,金钱、名利和权力地位至上,亲情和友情多被物质利益所左右。年轻人的奋斗和打拼,追求自己的物质享受以及对小家庭的呵护和关爱,往往忽视了对老一辈人的关注,老年人的想法和需求也经常得不到子女的回应和关照,感觉失落了许多。或许,周绪湘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当代社会、家庭子女孝敬老人的状况。

我想,大概许多家庭里的老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们这一代人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真正目的不是要他们将来报答养育之恩,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他们的生活安稳幸福,我们也会心安理得。至于子女将来能够体谅和关心我们,那是他们做人的成熟和品德的增益。即便是顾不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计较。只要我们还可以活动,生活还能够自理,神志清醒、精神独立,就不要依靠子女,成为他们的负担。努力走完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再听天由命吧。

话题扯远了,回到主题:愿周老兵一路走好,在天之灵得到安息。活着的战友们多保重!

                                      202245日清明节写于北京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发黄的卡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