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树(上)
作者:张明
长江三峡以巫峡神女峰最为著名。千百年来有多少游客乘船以亲眼目睹神女芳姿了却心愿,又有多少文人雅士为此留下令后人反复吟诵的隽永诗篇。
紧临长江的巫峡口,一条湍急而又清澈见底的河水沿大巴山脉和巫山山脉之间的缝隙流出,与浑浊的长江水汇合之后,形成了蓝黄两种界限分明的颜色。这条河叫大宁河,大宁河周旋与奇峰峻岭悬崖峭壁之间,当地人又称河两岸的景色为”小三峡”。
四十多岁的李延岭带着七十岁的母亲随旅游团,从北京乘火车到重庆,在重庆大足观看宝顶山石刻,当晚又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坐轮船游长江三峡。
船在巫峡停泊,游客们要先乘汽车到大宁河口的码头,然后再乘小船进大宁河溯流而上。公路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码头也是破破烂烂。不是当地人舍不得花钱修,而是三峡大坝一筑,这里都要被江水淹没,旅游设施修得再好也都变成了浪费。
母亲年纪大,行动较为迟缓,登高爬低都要由李延岭搀扶。因为动作慢,游船上的好座位已被别人占去,只有前面第一排有两个左右摇晃的座椅没人理会。李延岭带着母亲要坐在这里,其他游客说,这座位不结实,别把老人摔着。李延岭犹豫,露天观景的座位已经没有了,再往里走,最后面有几个座位,被船篷遮挡,坐在那里什么都看不见。导游小姐说,你们不要向里走了,就坐在这里,这两个座位没人坐时摇摆,有人坐时倒不摇摆了。李延岭试着坐下去,果然稳稳当当,后面的游客见状有些后悔。李延岭扶母亲坐好,便微笑着朝导游小姐点头致谢。
导游小姐看上去不到二十岁,身材不高,体型娇小。一双眼睛风情早熟,眉毛修剪得细致精当,额头亮晶晶的,嘴唇上涂的唇膏是那种浅颜色的,皮肤不白,也不能说黑,有点蜡黄。举止间很有一些职业特色。女导游笑的时候最动人,除了一对酒窝,便是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她手里拿着个半导体喇叭,在船头船尾之间不断地走动,招呼游客们坐好,注意安全。
在李延岭身后,坐着一群青年男女,听说话口音像东北人。他们在一起打打闹闹,相互开玩笑,讲着荤段子,你捅我一下,我抓你一把,格格格笑个不停。李延岭母子也被青年人的笑声所感染,谈话间知道这些年轻人来自吉林长春,和李延岭他们乘同一艘游轮从重庆沿长江而下游览三峡。
“请大家坐好,游船马上要起航了。我是本船的导游,名叫付林林,大家就叫我小付好了。大宁河虽然水急浪高,但我们的船开起来相当平稳,游客一般不会晕船,如果哪位游客担心自己会晕船,我这里准备好了药,请大家放心。”
李延岭叹道,刚才女导游还用四川话说,想不到现在她的普通话说得这么好,女人真是有语言的天赋。他想起过去在云南当兵时,那些话务连的女兵不管是哪儿的人,普通话都说得相当好。要数北京人最没出息,除了北京话什么都不会说,到了南方又有许多话听不懂。李延岭觉得这位女导游长得很像自己过去认识的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他在记忆中搜索。
女导游付林林那富有性感的嘴唇还在一张一合:“各位游客,你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叫巫山县,是四川省最靠东边的一个县,紧挨着湖北省,现在归重庆市管辖。尽管巫山县山水秀丽风景优美,但它却是一个贫困县,因为这里的山地都是石灰岩,就是地质学上所称的喀斯特地貌,土层薄,土壤贫瘠,庄稼长不好,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在开发旅游业之前,每年都要靠国家补贴。现在大家可以向河两岸看,山上虽然郁郁葱葱,但是却不能生长高大粗壮的林木,只是一些小树和灌木,所以巫山县的木材是非常紧缺的,上好的木材可以卖很高的价钱。”
来自吉林长春的游客中有一个外号叫“黑头”的小伙子插话说:“要是把咱家乡那疙瘩的木材运到这里来卖可就发了。”另一个外号叫“瘦鸡”的小伙子说:“你运木材的运费早就超过这里木材的价格,你傻不傻呀?”
导游付林林也笑起来,用她那四川话说:“为巫山县的老百姓造福,还计较啥子钱呀?”
“黑头”的皮肤确实很黑,头颅也显得大而失当,他一本正经地对导游说:“付小姐,你是当地人吗?”
付林林狡黠地笑了笑:“你猜呢?”
“黑头”挠了挠头:“你们川妹子长得都差不多,瘦小玲珑,脾气火爆,性格麻辣,像重庆的火锅,据说个个都能干。”
“谢谢夸奖。我就是巫山县大昌镇的人。”付林林说。
“这么俊俏的妹子有婆家了么?”“黑头”追问。
“瘦鸡”急忙插话:“你这人真没劲,你老关心人家这事干吗?”“瘦鸡”是个瓜子脸,薄嘴唇,口齿伶俐。
“黑头”接着说:“木材卖不成,带个川妹子回咱们长春那疙瘩也不亏。”
同行的几个长春姑娘起哄说:“行呀,我们作媒人。”
付林林的两腮红得像桃花。她拿起喇叭面向游客说:“请大家注意,我们的船马上要进入大宁河小三峡的第一峡‘龙门峡’。龙门峡山势陡峭,绝壁千丈,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传说古时这里曾有九龙盘踞,所以称龙门峡。大家注意观察,随着船头的转弯挺进,峡口两边垂直的峭壁像不像两扇大门逐渐关闭又逐渐打开?”
“黑头”啧啧惊叹:“真像,真像。”
李延岭也觉得很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境。他一边指点,一边为母亲解说。母亲有些耳聋,导游的话听不大清楚。
进了龙门峡口,船上的游客可以隐约看到悬崖峭壁上有方形石孔。
“你们看,那是不是古栈道?”又是“黑头”大声喊道。
付林林笑盈盈地说:“这位东北客人说对了,那里正是古栈道遗迹。这些古栈道开凿于秦汉年间,它直通本省的巫溪、城口,并向北延续到陕西的镇坪县和湖北的竹溪县,全长400多公里。传说当年诸葛亮率兵进蜀,由陕西直抵夔州,曾走过这个栈道。因长年累月风雨剥蚀,当年栈道的木制结构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这些石孔。”
“可惜了,不然咱们也能上去走走。”“黑头”说。
“真剩下几根破木头桩子,你‘黑头’再有本事也不敢走呀?”“瘦鸡”揶揄道。
峭壁上的石孔很多,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可以想象当年开凿和修筑这条栈道的巨大工程量。李延岭在想,人类从古到今就是这样的勤奋,为了走出大山,或者走进大山,连接各地的交通,现在修公路或铁路,工程量更大。他和母亲从北京到重庆,一路上火车通过的隧道和桥梁不计其数。李延岭有时总有奇特的感觉,火车过桥时,好像自己身在车外或桥下某个地方,看着自己乘坐的火车飞驰而过。而此时,他又感觉到自己就站在悬崖峭壁的古栈道上,注视着这艘小游船上的游客,时间和命运在瞬间置换。
“请游客注意了。”导游付林林银铃般的声音又回响起来:“马上要过银窝滩。银窝滩是大宁河的险滩之一,水急浪大,过去胆量稍差一些的艄公都不敢驾船从这里过,因为那时船上没有马达,全凭人力借助水流。顺流时把紧舵,逆流时要拉纤。大家熟悉的‘川江号子’就是拉纤时唱的。”
喜欢和姑娘打情骂俏的“黑头”大声问:“这‘川江号子’是不是劳动号子的一种?”
“这位东北朋友说对了。拉纤是非常辛苦的重体力活,喊号子既是为了省力,也是为了纤夫之间的动作协调一致。‘川江号子’分好几种,有‘上滩号子’、‘下滩号子’、‘见滩号子’、‘平水号子’和‘拼命号子’,它们曲调不同,内容也不同。经验丰富的纤夫一听就知道该如何用力。”
“付小姐,你给我们唱一段‘川江号子’怎么样?”
“这……”
“瘦鸡”悄声说:“这‘黑头’挑逗女孩子真是有一套。”
船上其他游客也不无善意地说:“小付,就给我们唱一段吧。”
付林林见躲不过去,便红着脸说:“恭敬不如从命。事先声明,我不是吴雁泽,我只能唱咱家乡的土腔土调,上不了厅堂,朋友们可不要笑话。下面,我给大家唱一段‘平水号子’,‘平水号子’就是在水流平缓的江面上拉钎推船时唱的号子。顺便说一句,我们家乡人把纤夫叫作‘连手’。”
她拿着喇叭清了清嗓子大方地唱道:
清风吹来凉悠悠,
连手推船呦下涪州。
推船人吃得苦中苦,
风里雨里走码头。
青山绿水随船转,
前面有一个观音滩,
观音菩萨她莫得灵验,
不使劲来过不了滩!
你们看,
幺妹挺个肚子船上坐,
粉扑扑的脸上笑涟涟。
你我连手个个是硬汉,
鼓起劲来把船推上前。
吭呦,吭呦,吭呦!
(未完待续)

此文发表于今年六月《首都警察文艺》

《首都警察文艺》是北京市公安局公安文联会刊
本文的插图和照片很有特色

编辑 /
刘璐
插图 / 张国图


此文收入《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