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匹马的灵魂

(2006-12-28 09:59:32)
分类: 杂志提前看
一匹马的灵魂


主编推荐语:
  人类对于性格温顺的动物,比如马、牛、羊等,都怀有亲切的感情,因为相对于其他动物,它们是安全的。这其中,马又因其有俊朗的外形和通人的灵性而成为人类忠实的伙伴。最早我被这篇文章的标题所吸引,想急切地了解一匹马的精神世界,以前在阅读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马语者》的时候,就曾为“朝圣者”的命运而感到惊悸,一匹马的内心竟如此敏感且宽广,它需要人们为之付出几乎同等的情感,才能找回安静的灵魂。
  如同《马语者》的借马喻人,《一匹马的灵魂》其实也是在写人,写人与马所共有的、对幸福与痛楚的感受。我相信每匹马都是一位圣者,它们的精神领域宁静、高远,如沉寂千年的湖泊,激烈的奔跑和所承受的鞭打、谩骂,都不能阻止它享受内心的平安——这是现代人尤其缺乏的一种品质,现代人习惯了在压力下虐人或自虐,缺乏马这种动物反思、容忍、宽厚的能力。当马落入俗人手中,两者境界之高低会立刻呈现出来。
  选《一匹马的灵魂》的这篇文章,不仅因为作者优美的文笔,更重要的是文字背后蕴涵的丰富隐喻,对一匹马的解读,也是作者对人的命运与生存的解读。抑或,每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一匹白马,它是自由、理想与浪漫的象征,只是,现实始终像一根缰绳,将我们残忍地拴系在原地。

一匹马的灵魂

文 朱成玉

  那是一颗伤痕累累,但却干净、解脱了的灵魂。
  那是用死亡换来自由的灵魂,那是用死亡卸掉枷锁的灵魂。
  它在黑夜里向我奔来。
  那个夜晚没有太多的光亮,我借着桌子上微弱的灯光,看到了这匹马。
  它在文字里,又在文字之外,它的奔跑溅起了一室的书香。
  这匹马一直在我的夜里游荡,有时跃向窗帘,有时攀上雪白的墙壁,有时在我的床上奔腾,有时在天花板上悠闲地散步。我从不怀疑自己触摸到了马的灵魂,它是柔软的,像可以裹缚石子的蚌那温暖的胸膛;它是包容的,像被风沙抽打却依然按时散出新绿,按时洒下落叶的树;它是友善的,你伸出的手,它会用整颗心去迎候,你递过去的诅咒、谩骂和抽打,它会连着草料一同咀嚼,慢慢地替自己化解仇恨。
  没有更多的食物来咀嚼,它只好通过回忆来反刍。
  这匹跑得最快的马,不仅抛弃了自己的同伴,而且失去了自己的身体。
  是影子追着它还是它赶着影子?是宿命控制它还是它逃不开宿命?
  那个夜晚,我听到了一匹马遍体鳞伤的嘶鸣。那本不属于它的马鞍、缰绳,硬生生地将它束缚。在刑具的空壳下,它过早地品尝着生命的衰弱。
  它的倒下没有声响,只有长长的如释重负般的叹息。
  那是托尔斯泰小说中的马,一匹花斑马,它曾经是骠骑兵的坐骑,它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主人,可冷酷的主人却毫不珍惜。一次骠骑兵策马追赶他逃跑的情妇,使花斑马积劳成疾毁掉了健康,从此以后,花斑马被主人一次次转卖,每个新主人都对它变本加厉地折磨……花斑马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屠夫在它喉咙里拨弄着什么,它感到了痛,接着就有一股液体像泉水流到它的脖子和胸口,它最后吁了一口气,觉得整个生命的负担也减轻了……”
  托尔斯泰的笔触到了花斑马的心灵世界,在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中某些相似的形象。
  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和文字,我触摸到了马的灵魂。整个夜晚流淌着清澈的水,使我感觉到那灵魂的凉意。
  一匹马,一束滚动的火焰。
  月光照在马背上,那旷世忧郁的马,空前沉默的马,将在今夜重新启程,我知道它将驮我去何方,尽管我已隐隐感觉到了自己的另外一种挣扎。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有一次到矿井,发现黑暗的井下竟喂养了一些专门运煤的马,按照这些马的个头,那上下矿井的罐笼是无论如何也装不下它们的,而所有的这些驮马,眼睛都是瞎的。经与矿工们交谈他才知道,原来这些驮马都是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塞进罐笼运到井下,它们在永不见天日的矿井中饲养长大,它们无休无止地运煤,直到有一天倒下,然后,变成坑道角落的累累白骨……
  一匹马,在我没有睡眠的夜里,火一样燃烧起来;一匹马,在我没有睡眠的夜里,火一样熄灭。
  还有那些失明的在黑暗中默默行走的马,那是一些注定要背负苦难的灵魂。
  我再也无法歌唱,这像丝绸一样忧郁的夜,终于彻彻底底地封住了我的喉咙。
(《青年文摘·彩版》2007年第1期“封面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