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costa做客《青年文摘·彩版》

(2006-07-11 14:37:50)
分类:
Acosta做客《青年文摘·彩版》

Acosta做客《青年文摘·彩版》


《青年文摘·彩版》:你觉得为什么你的博客点击率这么高?人们为什么喜欢你?
Acosta:可能看博客的人年轻人比较多,我的写作往往写我们这一代人,容易引起共鸣。此外,看图片和来我这里听音乐的人也不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内心其实都孤立无援。每个人都是孤岛。我希望我的博客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温暖。

《青年文摘·彩版》:为什么贴大量的照片?是不是你对自己的容貌更有信心一点?
Acosta:刚开始就是照着好玩。后来发现有一些人喜欢,然后就把这个工作变常规了。

《青年文摘·彩版》:我看见你在文章中提到,你喜欢郭敬明、苏童、王小波,那么你觉得你的文字受了他们谁的影响?你觉得这几人有何不同?
Acosta:其实感觉没有受别人什么影响。相对而言,对他们的文字只是喜欢而已。我的写作可能更倾向于表达我的内心,表达对时间之流滚滚而来的仓皇,表达对这个世界少数人的关注。

《青年文摘·彩版》:引用你的文章:“某一瞬间。他会想起。人皆有父母。人皆有儿女。连乞丐也不例外。”这样的措辞,是不是你平时很少觉得,乞丐也属于人类?
Acosta:我从未这样觉得,反倒是这个社会上的许多人,不把他们当人看。比如对他们缺乏起码的敬重,关怀,和疼痛。我看到乞丐死在街头过。这样的事情,对于多数人来讲,连谈资也算不上。他们的生命脆弱而没有被关注。

《青年文摘·彩版》:再引用你的文章:“我在国内的报纸上看到有人在骂一个女贪污犯肉弹。我突然感觉到了绝望。像多年前被孤立的自己。她有父母。她也有孩子。”在你的《我的32条》中,写道“防止法制和自由的暴政”,从你其它文字也看出,你强烈反对暴政,那么你觉得这段文字,是不是小家庭伦理的暴政?你觉得从“防止法制和自由的暴政”到“小家庭伦理”暴政,有多远?
Acosta:对于我而言,家庭情感是人类最起码的情感。也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这种情感。这种情感一定要在人类可以普遍接受的法律和道德观念的体系下进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存在小家庭伦理的暴政。无论如何,我们对任何人都应该有作为人类该有的同情心。即便是法律认定为是坏人的人也应该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以及应该承认她作为她自己的家庭成员应该获得的爱。

《青年文摘·彩版》:这也是你的文章:“有人说余秋雨‘抹着文化口红游荡在中国的大地上’。我虽然没有笑。却被这种语言羁中。觉得大家都在看文化苦旅而我却遗世而独立地批判……现在才知道我并无资格去嘲笑。他所做的只是他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原来是不应该换的这么多集体无意识的批判。对于一个快60岁的老人来讲。这种嘲笑令人齿寒。而我们如此沉浸。仿佛我们并不曾经伤害到他人的内心。”我们从你的文章里看到了你的人文关怀,总是提及父母儿女和年老,你是不是认为,一个老人的学术思考哪怕是错误的,也需要抱着怜悯去认可?你觉得,一个老人内心的脆弱,是不是真的比学术的严肃性更重要?
Acosta:我有两个意思:第一:作为一个老人,我们不应该用伤害性太强的话语去攻击他。第二:他的学术不曾伤害别人。学术思想很多时候无所谓对错。

《青年文摘·彩版》:你在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里说“他无数次地幻想他在一个万人拥动的大舞台上。威风凛凛。那是他的梦想。”那么,现在在你万人瞩目的博客上,你实现了你的梦想吗?你在写博客时,是不是充满了表演的情绪?
Acosta:其实很难讲述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存在变化,好像有一贯性,好像又始终在变化。谁都希望被关注,我也不例外。但是确实很难讲,又这么多人关注我我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很多时候,梦想反而不是那么功利的,希望自己能获得平和而富足的内心。
Acosta做客《青年文摘·彩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