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穷人是一种怪物

(2006-04-17 10:15:28)
分类:
穷人是一种怪物
有一篇文章的标题,至今难忘:出门时,别忘了带点儿零钱。
穷人是一种怪物

□文/朝 阳

  她的表情足够凄惨,她的眼神足够可怜,她的年龄足够老,她的头发足够白……一个乞丐所能做的一切她都做到了。但是她什么也没有得到。
  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缺乏同情心吗?
  我们过去的敌人是富人,富人被描述成社会的害虫,贫困的制造者,社会需要消灭的对象。在我们的电影、文学、日常生活中,富人是压迫者,他们缺乏人类应有的同情心,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肆意压榨穷人。最为关键的是,他们的形象和历史被概念化简单化了:他们是南霸天或者黄世仁,肥胖或者奸瘦,手执鞭子,戴着眼镜和算盘,弯腰虾背,对那些比他们更厉害的人露出谄媚巴结的笑。这就是标准的富人,他们的个人史不被追究,他们进入整个富人的历史之中,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群像出现的,而且是一个不能救赎的群体。一个单个的富人无法挣脱历史赋予他的为富不仁的形象。
  这个时候,穷人是富人的对立面,不屈的反抗者。他们辛苦劳动,但是什么也得不到(杨白劳),一年辛辛苦苦的成果全交给了地主、资本家。穷人的历史这个时候被个人化了,他们的历史被艺术丰满了,他们的故事在重述中曲折、传奇、形象、生动,充满了独特的细节,富有感染人的力量。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富人成为叙述的中心。我们通过电影、文学(大量的报告文学)、媒体不断宣传致富光荣的观念,富人的历史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段被详细地描述出来,富人的历史成为个人化的叙述主体,他们的历史被复杂化了。穷人的历史则遭遇概念化简单化。那些穷人是因为他们没有尽力,因此他们活该贫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个人贫穷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这样的故事已经没有讲述者和读者。穷人已经成了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没有能力的代名词,穷人又被装入一个贫穷的历史群像之中,个人努力变成徒劳的挣扎。同时,穷人在市民传说中还被描述成骗子,他们的残废是假装的,他们家乡的水灾是骗人的,有好多乞丐早已经通过讨饭发家致富,他们家里电冰箱电视机什么都有。甚至,他们讨钱不要零钱。穷人就这样成为偏见的产物。谁会把钱轻易掏给一个乞丐?
  他们成了社会的怪物,这成为拒绝施舍的借口。
  越来越多的乞丐喜欢聚集在城市里,他们认为城市有更多的机会。实际上,一个乞丐在城市里之所以能讨到东西,只是一种数学上的概率机会,也就是说,城市里人多——“他们从牙缝里掏出的东西也够你吃半天了。”这和多数人的同情心没有关系。一个人向一个乞丐施舍,有时候是一种表明自己的两毛零钱在口袋里太让自己难受了。他甩出去两毛钱,换回来自己的同情心。
  只要有一个乞丐存在,对于社会赞美的措辞就需要慎重;只要有一个乞丐跪在我们面前,我们的道德感就需要追问。这个人是整个社会的母亲,是考验整个人类的良心。她是化装的基督、转世的佛陀,有意跪在人来人往的闹市中,等待良知未泯的人到来。
              (本刊2006年第3期“理论理论”栏目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