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朱永新的《我的阅读观》
(2017-05-27 07:24:15)
标签:
读书教育 |
分类: 书香中国 |
最初看朱永新的文章,是在十几年前。彼时我区被确定为新一轮哈市首批课改实验区,我作为实验年级教师多次参加培训,结识了诸多教育名家,从此,于永正、肖川、朱永新、等教育大家的名字走进了我的视野,特别是窦桂梅老师,简直成了我的偶像,我阅读了所能找到的所有关于她的文章。阅读给了窦桂梅老师不一样的教育经历,她的文字似乎具有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追随着她的足迹,在阅读中汲取力量。也是从那时起,我爱上了阅读,尝试着写属于我的教育故事。
2016年再一次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文章,是因为阿城区推进新教育实验,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们带回了最新鲜的新教育理念,其中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又一次触动了我的内心。从2013年开始,我就带着班级的学生一起写日记、写作文,但是,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只是凭着个人的喜好,所以,当有幸读到这本《我的阅读观》时,我反复读的就是关于“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这一部分,颇受启发。
台湾地区的家长们普遍地知道:浇花要浇跟,教人要教心,从小培养儿童注意观察周遭的人、事、物,要有所感觉、感触、感动,这是教育的真正本质。阅读对于儿童的生活来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阅读使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更精确,使他们对生活事件更敏锐,使他们对人与自然产生了感情。“读好书”比“读多书”更重要,每一个学习的关键期都有其适合导引的图书可阅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老师与父母的任务就是选择和导读,并且和孩子们一起来共读,就像哲学大师加缪所说的: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河北卫视的文化类季播栏目《中华好诗词》,其中来自台湾的的诗词达人张仲宇、梁道萍、孔繁锦、邱德所表现出来的深厚的文学素养令人赞叹,无论是诗词佳句,还是诗词背后的名人轶事,选手们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其中张仲宇就是在父亲从小的影响下喜欢上诗词,他不能忘记的就是每天吃饭前爸爸考他诗词的情景。一首诗中曾这样描述:“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通过亲子共读,通过父母亲口向孩子们传递那些最重要的语言密码,父母与孩子们就真正成为一家人,而不仅仅是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的陌生人。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达成一致,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读”。
二是如何推进“晨诵、午读、暮省。”“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就是与黎明共舞,让朗诵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午读就是让学生们阅读属于他们自己年龄段的书。“暮省”就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用随笔和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生活,并与老师相互鞭策。
我现在教的班级毕业在即,我和孩子们正在整理各自的文集。每当翻阅以往的日记,曾经温暖的的记忆被文字唤醒,于生、于己都是一种美妙的体验,那些曾用友谊编织的日子,那些曾用师爱写就的快乐,带来的是深深地感动,带来的是暖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