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辞职后的第一份家庭作业

(2008-06-14 15:40:57)
标签:

家庭作业

不下雪娃娃

幸福加油站

杂谈

分类: playX2

你们说我容易吗?刚刚辞职就被抓去充当廉价劳动力,美学?感想?我KAO!我都多久不写字?

为了在弟弟妹妹的心里树立高大的形象,我豁出去啦~~

一个字:拼命!

 

 

 

学习美学后的感想(芽儿菜篇)

                                           ——从生活中的缝隙说起

 

    怎么说起呢?就像给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写信,不知从何说起,想要表达的太多了,一时语塞……

    一直的一直,固执的认为学习艺术、设计、美术的人,从骨子里和其他人是不太一样的,有一种别样的感觉,生活在优雅的殿堂里,就连走路都是优雅而迷人的。他们一定穿着白色的衣服,细带子的鞋子,犹如希腊罗马古巴比伦那些唯美的人民的穿戴。

    当我也接触了艺术,我觉得我似乎没有底气这么说,对于艺术我始终怀着崇敬的心,不敢冒犯,或者我始终也没有弄清楚什么是艺术。建筑的空间美感,音乐的流动美感,绘画的瞬间美感,这些都是加入了个人对其深层次的回馈以后产生的物质。

    学习美学以后的感想――这是一个多么宽泛的话题,茫然的问自己有什么感想呢?我现在只可以从生活中最小的缝隙里说起。

    小时候的我,喜欢胡乱的涂鸦,课本的空白处经常乱画一气,我想那是多数小孩子对书本的一种“厚爱”吧。其实绘画本能是天生的,远古的人类为了交流记录,会采用在岩壁上作画的习惯。好多小学阶段的孩子,绘画的风格是可以和大师相提并论的,线条生硬也好,色彩冲撞也好,都是最内心的表达,我也一样,认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喜欢的就是这样!

    我记得看过一本书,一个学习美术的大学生,到一个很偏远的农村去支教,他教那些脸蛋红扑扑的孩子画苹果,孩子们把苹果涂成脸蛋的颜色,叶子是碧绿碧绿的。大学生老师说,不对!孩子们,苹果有明暗交界线,有受光面背光面,还受环境色的影响,不是红的!孩子们茫然的不知所措,在他们心里苹果不是红的就是青的,当然还有黄的,不过黄的是杂交的,山里不多见的。质朴的农村人对这位大学生充满了怀疑,而大学生也觉得无法和当地的人交流,他不能接受他们对艺术的曲解,默默的走了。

    谁错了吗?不知道,美是无法界定的。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蒙德里安的红黄蓝三色构图,我问自己,这是大师的画作?就这么简单的构图和颜色?我沉默了,看来艺术真的是很深奥,深奥到我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看到的一切了。“他们的使命不是反映现实的表象,而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艺术家对事物本质的感受,因此,他们拒绝描写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

    其实看一个人的设计,就像在读他的心,了解他的生活他的想法。学习一样门学科不在于学到了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了解了一种逻辑思维的方法。进入到一种别样的世界里,开始行走。当你开始思考的时候,就是一种学习,使一种大脑皮层处于活动状态的反应,任何的知识、感受、体会都受大脑的支配,我们学习用的是脑子,而不是看了多少谁的作品,听了多少某人的讲座,当我们开始想要知道一切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学习了。

    今天写学习美学的感受,真的不知道从哪里写起,面对不同风格的作品,我学会了去接受和欣赏,懂得了静静的看,我想这就是小层次的提高,是成长,是进步。

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我们会去思考,表达自己的感受。路过了美丽的风景我们会觉得那是幸福的感觉,而动物不会。艺术之美在于自然二字,如果没有心灵的体会和感受的话,就和用金砖玉瓦堆砌的宝殿一样,俗气而冷漠。

    世界对于每个人的不同就在于,你的感受和别人是不一样的,而你回馈的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①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所以我就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自己的脑子去感知这个世界,去体会这个世界,去表达这个世界给我的一切。

    美是所有人追求的,我也不例外,真情流露的是最宝贵的,我珍惜这种情感的撼动,珍惜可以发现美的心,珍惜自己还对美抱有期待。

 

 

============================================

 

 

学习美学后的感想(金子篇)

                                           ——疯狂的人不做疯狂的事

 

    艺术家=疯子。

    这是大众给艺术家的统称。

    记得①伦勃朗的《戴金盔的人》那是我对金色第一次产生好感,他擅长用厚涂法描绘弱光下的金属光泽,运用明暗对比和渗透的方法,是十七世纪荷兰画派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者,是公认的肖像、历史、风俗、风景画大师。那幅画里,主人公的眼神是出神入化的,在幽暗的背景下,在金盔的映衬下,流露出一种迷人的感觉。对于美的迷恋,是一种沉溺和晕眩的最初体验。

    我的偶像②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我是一位天才吗?六岁时,我想当厨师。七岁时,我想当拿破仑。从此,我的雄心壮志一直不停地增长,就像我对各种伟大事物的狂热迷恋一样。”——《达利自传》

    那幅《记忆的永恒》打破了我对绘画的陈旧思想,“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搭在树枝上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看这幅画的时候,我觉得我也塌陷进了画里,像是被什么粘稠的东西覆盖了。无法呼吸。完全的颠覆,时间空间的颠覆,我想,疯子!

    后来看了他的一幅描绘母亲的画,名字忘记了,只记得他把母亲的形象画成了蜂窝一样的怪异东西,我真的不理解,母亲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千疮百孔的零散的破碎的,甚至是丑陋的?

可是,也许,那真的就是他母亲给他的感觉。就像我在看这画一样。一个接一个的认知和继承,一个接一个的嘲讽和不屑。他成为了大师,西班牙为他骄傲。

    昨天去798,说实话,我没觉得比我画的好多少,可是他们的画就可以成为艺术品,而我的就只是作业,在一个屋子里看见青花瓷的小便池,和③杜尚的《泉》一样。美术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呢?是哗众取宠?是喧宾夺主?是特例而行?还是别的什么。我不得而知,只觉得他们是少数人。

    是我永远理解不了也不能理解的极少数的人。世界有他们的存在,多了一些迷惑,多了一些幻想,多了一些精神的释放。我心安理得的糊涂观摩,艺术,怎么说的清楚

 

 

 

PS.?------没写完,太困了,以后再说吧,要是有金钱的鼓励的话,也许我就会拼了老命写完了.

芽儿菜:记得兔子啊~~~我等着啦~~~

还有金子的法式大餐~~~~~我要8分熟的啊,因为我还不想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