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锅的豆腐香

(2013-01-28 21:00:01)
标签:

卤水豆腐

烤排

家的味道

我爱我家

月桂树的愿望

分类: 生命的划痕

    昨天中午的汤是青菜豆腐汤,丫头大赞,瞬间吃光了里面的豆腐丁,连说那是小时候在姥姥家吃过的味道。丫头年幼时,常被送回老妈那里寄存一阵子的。每天早晨门前都有用自行车推着卖卤水豆腐的对着门里喊:“现做的,还冒着热气呢,来二斤吧。”老爸老妈基本每天都会买一块,顺手掰一大块给丫头解馋。现在回家时,每每买豆腐时,老妈还会问丫头要不要吃一块。

    这一次的豆腐,我是绕道去一个老乡的摊子买的。难不成,它真有家乡的味道?就象“烤排”,这边也有卖的,怎么都觉得比不上家里那边的味美,所以,每次回乡,肯定会在集镇上买一些的。

    今天中午,又做了一盘家常豆腐。丫头还是很喜欢,说依然是姥姥家的味道。

 

    丫头提起了家的味道,却成了萦绕在我心里的柔软回味。

    我的小时侯,家乡是贫瘠的,若能吃上一盘煎豆腐绝对是奢侈的事。就连我刚工作时,恰好还没工资改革,一百余元的工资不仅要被克扣还基本无法按月发放,吃得最多的是白菜粉丝。看有个同事天天买豆腐,都感觉人家太富裕了,若我也能如此,该是多幸福。现在想想,那样的日子都是记忆里的了。

    记得那时,走村串户的只有卖货郎和“剃头将”,其他的买卖几乎不见。最盼的是过年,除了新衣裳、压岁钱、还有等了一年才有机会狠吃一次的白面馒头、猪肉粉条、肉丸(我们叫肉拖)、面果等,印象深刻的先要数年前做的一锅豆腐。

    做豆腐是很繁杂的过程,也是我们姐弟三个充满期待的过程。先是拣洗泡黄豆。这些黄豆一般是卖剩下的,杂了不少坏的、甚至还有石子土坷拉什么的,先将黄豆放在高粱杆做的锅盖上,饱满的就会迅速滚下。不断地重复,直到数量达到大人的要求。然后将滚在木桶里的豆洗净,就是泡豆了,水要漫过豆子,因天比较冷,要浸泡两三天。再就是磨豆。最先是在磨上磨的,我家在庄头,又没有磨,要用隔四五家的同姓嫂子家门前的磨。推磨是体力活,往磨眼里放豆却是个技术活,常是磨得粗了不合要求大人再将其回磨重来。后来,基本就是老爸运到村里的磨房加工了。接下来就是用纱布挤豆汁了,先直接将水挤出,还要将豆渣放水和均匀,再挤一次。两次的豆汁放在锅里烧开,盛出,静置一会,就可以化卤点卤了。这更是个技术活,这个就得由老爸来做。记得大多数是用卤水,也有时用老油。好象要点卤好几次,才可。再然后,就是将其倒入铺着纱布的扁口筐中,压实,几个小时后,美味的豆腐就做好了。做好的豆腐一般切成小块,浸在冷水里,能吃到正月十五呢。

    我们的期待,不仅仅是做成的豆腐。还有一个是“三浆”,就是豆渣再一次加水后挤出的豆汁,故名。这时的豆汁很稀,已不适合做豆腐了,但豆味很浓,洗点米放在一起煮,喝起来那是一个香。再就是豆脑。当做豆腐的豆汁刚烧好时,那特有的豆香已经把贪玩的两个弟弟诱回家了,第一次卤水放过以后,我们肯定会老实在边上等着的,老爸总是会轻轻撇出一小碗,给我们。那时还不懂叫它豆脑或豆花,但那种滑润嫩香的原味绝对让等待一年的心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另有一个就是豆渣。豆渣放在锅里慢火煨熟后,只是偶尔再加盐炒一点来吃,其余的基本喂猪了。

    只是,现在的老家,早就不是自家做豆腐过年了。不仅有上门叫卖的,就是便利店也是随处可见,再说,有了顺畅的交通,就是上街去买也就很简单的事。我姑且把它看作是农家人的幸事吧。

 

    年越来越近,回家的脚步也近了。每次回去,总想停留得久一些,可总有很多搁置不下的理由,让我行色匆匆。这一次,应还是如此吧。

    也许,明年的暑假,我会回去,住一阵子,哪怕是走一走曾经挥汗却早已不再的田地边,寻一朵最朴素的豆花,亲近片刻,也会沉醉许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周末.随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