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洪武通宝”为明代朱元璋时期洪武年间发行的货币。朱元璋是历代皇帝当中唯一一个出身最贫寒的乞丐皇帝。明代钱文不称元宝,因为朱元璋的名字中有“元”字,要避讳,所以自大中钱到永历钱,不论大小,都称通宝。
“洪武通宝”在外形设计上依旧采用外圆内方的设计,正面为雄壮有力的“洪武通宝”四字,直读。根据历史资料和实物研究发现,“洪武通宝”币背的款式一共有四种类型,六十一种款式。截至到目前,已发现有五十八种款式,以小平光背的版别最多。
另外,还有两种“洪武通宝”币,背是四兽图和牧童骑黄牛图的钱币,被业界归入花钱类。而牧童骑牛图花钱,俗称“放牛洪武”花钱,真正明朝官铸品存世量稀少,亦属罕见的珍贵之品。而明末清初甚至民国后铸,仿铸的存世较多,自然价值也不高。
关于明铸“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图花钱有三种截然相反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钱币学纲要》的说法,认为当年铸这“放牛洪武”钱的人揭了朱洪武当过放牛娃和行脚僧的老底,犯了上,因龙颜大怒而被杀,成了钱币史上少有的一件惨案。
另一种说法是,洪武通宝牧牛钱为官方制钱。 朱元璋祖籍句容,后迁入安徽凤阳。他本为贫苦农民出身,十二岁时即因家贫去给地主放牛,童年时代放牛帮工的辛苦经历,他是刻骨铭心的,深知民间疾苦。立国称帝之后,为了取得民心,加之连年战乱,人民需要休养生息,所以,鼓励人民发展生产是必然的。他铸此牧牛钱更是显示出皇帝与民同根与民同甘共苦之意。明朝立国初定,庶民思安,此钱更行忆苦思甜之意,用以激励人民安定团结,发展生产。此举符合明代初年的政治环境,从而更加巩固了朱明王朝的政权。史书上曾多处记载明初朱元璋的爱民事迹。
有人查阅过《中国文物报》1998年4月13日第4版吴定安“古钱上的牧牛图”一文所载钱币拓片上可见其牛屁股上明显铸有—个“十”字,再对照明初“大中通宝当十”钱及“洪武通宝当十”钱,与其大小均为一致,另外,又见牧牛钱面文“洪武通宝”四字与“洪武通宝”背“北平”当“十”
钱的字体如出一人之手。
说明此钱是官方铸造的市场流通纪念币,与我们现代社会所发行的纪念币作用相同。明代牧牛钱多出于安徽。
第三种说法是,这些钱大都是清朝后期民间私铸的,以牧童骑牛激发穷苦百姓对明代的情感,更加憎恨清王朝利于“反清复明”。
但也有人认为,清朝时期,汉族爱国人士多以“反清复明”号召起义反清,故清代政府允许民间仿铸“洪武通宝”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钱应系民国时期的民间所始铸。
总之是众说纷纭,猜测不定,无法定论。但无论是何时铸造,此种“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图”钱币均受收藏家挚爱。
你看它,币面正书“洪武通宝”四字,背面放牛娃头戴斗笠,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一头壮牛悠然自得地拖着尾巴,画面栩栩如生,绕是有趣。
有古诗(村晚 [宋]雷震)云: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此类古钱,不计重、计值,也不记铸地。形体有大有小;材质有青铜 、黄铜 、淡红铜;牛有拖尾 、摇尾,牧童有戴斗笠 ,有光头,既是生辰钱,又是吉祥钱。
据说,明代铸造的此钱拍卖价高达100万,200万,500万的,居高不下。
查见2020-05-19,搜狐网专家推荐一枚直径55mm的明代《洪武通宝牧牛花钱》。
2018-11-27新浪网“传播者”刊《2018中正惊现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精品钱币》,一文,述台湾中正拍卖行推荐一枚精品“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图”钱币,直径:4.27cm 重量:22.1g。
老朽也藏有此类币几枚。今借文展示一枚自认为是精品中的精品,似为手雕大钱,珍贵之物,在当下互联网中未发现相同者。
此物有以下特征:
1,形大,体重。实测径63.4-63.7mm,
厚5.5-6.3mm,穿12-13mm,廓1.5mm,外缘5.0-5.5mm。字高0.8-1.0mm。重123.55克,容积法测比重9.46克m/cm3。
2,楷书体。书写规范,抑扬顿挫,点,横,撇捺勾到位,具有书法大家风范。其字口清晰,深峻。字面和笔画立面,币背牧童与牛图表面布满刀刻痕,螺旋纹,点状锤纹。明示为手工刀刻做成。
3,地章平整,有纵横向打磨痕迹。地章表面色泽赤黄带紫,有朱砂红包浆,古朴熟旧。 按照“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的包浆色泽辨识法,再考虑到比重因素,其币应含有重金属“金”或表面重鎏金。
4,钱币外缘表面有纵向打磨痕迹,外边轮有环钱币圆周打磨痕迹。
5,钱币内穿精修。以币厚度1/2处,斜向币面和币背修成鱼脊梁。币背无内廓,手工开口欠规整左边斜度较大。
6,此物整体系多人多年把玩之品,手感温润舒适。由“武”字下端近六点位的外缘凹陷,分析此币是用一整块圆形铜坯料雕刻而成。
2021年元月29日撰稿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