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下所见的清寶福局铸咸丰线,有铁钱,铜线。铜线有黄铜,红铜和白铜。红,白铜少见。还有一种据说是用古炮铜炮的炮管熔铸而成的称为“炮钱”。其纪值等级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五十、一百共六种,大线有通寶、有重寶,并有多种系列。其中有一种是背满文“寶福”,上下纪值一十、二十、五十、一百的钱,又有“通寶”及“重寶”两种。通寶中“通“字有单点通、双点通之分。
在可得到的钱币信息中,采用白铜材质铸造的”宝福局咸丰通宝当五十”信息较少。有的泉友不认可这种材质的钱币,将其贬低为现代工艺品,地摊货,嗤之以鼻!但实际上这种白铜材质的宝福局铸咸丰通宝是有实物有信息可查的。
我在马定祥的《咸丰泉汇》查到他收录的一品16-5-9一窄“咸”长“寶”白铜币。

华光谱编《中国古钱大集 咸丰部分》中也收录了一品白铜“广穿样钱”,定义为四级币。

除此之外,我还在互联网上查获两枚。
1,2007-05-23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春季拍卖会,拍品一枚6302 #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五十白铜(直径54.5mm),较少见,美品。

2,2017年6月21日 北京昆仑饭店拍卖一编号为Lot 1528的清代宝福局白铜“咸丰通宝”当五十。单点“通”,直径:57毫米,白铜质,较少见,微裂,美品。

这些信息应可证实,当年寶福局确实铸造过白铜材质的“咸丰通宝当五十”大钱。 仔细审视对比,二枚钱币的书体是一样的。咸丰通宝四字均较小,”通”字为单点“通”。其余三字除雕花钱是“断笔咸”外,相似度均高。 分析后两枚是同模范所铸。只是北京昆仑饭店拍卖那枚铸造时有移位,导致币文笔画出现双影。
“宝福局咸丰通宝当五十”形制的钱币,还有一种是精制刻花钱。
此钱在现有咸丰钱谱和花钱钱谱上均未录入,但也有现身。
2019-02-20 一位网名叫“乐亦0”的发布了一枚被称作为宫钱的外缘和地章刻花的“咸丰通宝当五十”。


观其钱铸工精致,币文书写规范,笔锋犹劲有力,铸造立面深峻。包浆为浅暗褐色,老道自然。阔穿,穿廓规整。 采用材质稀少的白铜(“铜,锌合金”)作为铸造材质,铸工又特别精湛的“宝福局咸丰通宝当五十”大钱,按清朝时期的惯例,估计为宫廷特别铸造,称之为“宫钱”,因而,稀罕难寻。钱谱书上未列入的钱币尚多,此又算一品!
这种刻花“咸丰通宝当五十”宫钱,我自己也正好藏有一枚与之相同的钱币。






实测直径51mm,厚5.0mm,穿10.8mm,廓1.2-2.0mm,外缘6.5mm,重65.74g。用容积法粗测比重在8.6g/cm3以上。符合对材质的判断!
此藏品是未流通存世的物件,保持完整无裂。 其外轮有浇注口打磨痕迹,内穿精修,在1/2币厚处向币面和币背平面有拔模斜度。



钱体外缘,币文,内廓等凸出部位均有泛白色银光,地章包浆成暗褐色,紧附在金属表面,老道自然。


外缘廓上刻有交叉椭圆形三线花饰,地章上币文之间的空余面上刻有四种花饰。刻工清晰,精湛。 币文为楷体,”咸”为断笔“咸”,“寶”为 “尔“字开”貝“寶”,“通”为单点三角头”通”。所有汉字的笔锋均刚劲有力,起落笔点、钝到位,其书体养颜,有大家风范。 从其材质,铸工,书相,包浆等历史痕迹判断,应是一眼开门之物。
亲爱的读者,您咋看,欢迎评鉴!
2020年12月16日撰稿于成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