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2020-10-25 16:57:51)

马钱,古钱币术语。亦称“打马格钱”,在钱币收藏界归为“花钱”类。马钱为宋代前后作打马游戏用,格局类似棋牌,惜今已失传。 “打马格” 花钱历代民间均有铸造,由于铸造的年代不同,铸造的工艺和特征也不同,所以它们的收藏价值也不同。

马钱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以后各代均有铸造。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立的“打马格”游戏(类似现在的象棋)后,马钱便盛行开了。

很多马钱上都铸有武将或良马名称,或面或背铸有骏马图像。无异是一宗名马图谱,饶有兴趣。可惜传世实物稀少。

如“汗血马”,出自《史记•大宛传》,记载当时这种类似天马的神骏,“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出于自此典。

“马骓”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坐骑。还有 “魏将吴起”、“唐将尉迟敬德”、“唐将散骑”、“追风之马”、“千里之马”、“飞黄”、“渠黄”、“赤兔”、“龙驹”等数十百种。还有“特勒骠”、“飒露紫”、“白蹄乌马”等是唐太宗征战时的名马——“昭陵六骏”。“龙驹”、“绿耳”、“骅骝”、“飞黄”都是历史上的名马。

每一枚铸有武将或良马名称的花钱,都能展开一段古典故事。

我藏有三枚马钱,计有“白蹄乌马” 、 “唐将尉迟敬德”和“汗血马”。均是十分珍贵的古钱币。

一, “白蹄乌”马钱,《中国花钱图典》定义为三级币。稀罕。直径30mm厚1.6mm穿5.8mm外缘3.2mm,内廓1.0mm重8.87g. 市值在6000元左右。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白蹄乌”马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18年深冬,陕西长武平定薛仁时的乘骑。此马周身乌黑,四蹄俱白。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据说李世民乘此马在追歼薛仁时,一昼夜间奔驰二百多里。时刻画面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竖立迎风,可想当年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的神态。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依天长剑,追风骏足,纵辔平陇,回安定蜀。”

二,“唐将尉迟敬德”花钱。直径40.4mm,厚1.9mm,穿7.5mm,重15.86g.《中国花钱图典》定义为三级币。稀罕。市值6000元左右。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尉迟敬德是初唐名将。是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两《唐书》中均有传记。

尉迟敬德是"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敬德戎马一生,在李唐建国统一战争及玄武门政变中功绩显赫,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和器重.高宗显庆三年(658)十一月二十六日,寿终于长安隆政里,年74岁,陪葬昭陵.敬德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街道,西北距昭陵主峰12公里,封土为圆锥形,1971年该墓发掘清理。

尉迟敬德擅长的兵器是雌雄双鞭,龟背驼龙枪。其座驾为“踏雪乌骓马“。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传说其面如黑炭。 尉迟恭与秦琼为中国两位传统门神。 隋大业末,尉迟敬德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

三,“汗血马钱” 直径32.2mm,厚1.8mm,穿4.5mm,重9.04g. 稀罕。市值在3000元左右。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汗血马又叫阿哈尔捷金马,即是我国史书记载的神秘的“汗血宝马”。 英语:Akhal-teke horses, 在我国又称天马、大宛良马,属热血马,原产地为北部欧亚大陆的土库曼斯坦。

三枚“打马格”花钱品鉴

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 5米左右,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图5) .汗血宝马具有无穷的持久力。它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是长距离的骑乘马,也是跳跃和盛装舞步马。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汗血宝马”不但能日行4000公里,更会从肩膀附近前脖部位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

“汗血马”的得名源自于张骞的报告。《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报告说,“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

因汉武帝的钟爱此马,在汉代“汗血宝马”倍受追捧,不止在钱币上有“汗血马”的形象,在当时创作的壁画、雕塑和器皿上常常可以发现它优美的身影。

2020年10月25日撰稿于成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