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民收藏热的来临,以前不被人看好的非行用钱古花钱的收藏也逐渐被人看好。
花钱大多由民间铸造,花钱的图文与民俗、宗教息息相关,其图案大多反映当时居民的生活态势,图案、文字精美而备受收藏者喜爱。但它不是钱,不能流通,不能当真正的货币去交换去购买物资。因而具有发行数量少,涉及内容广,传世品种和出土数量少等特点。历史上的人把花钱就当个玩物,在使用中没有把它当着与当时货币一样的贵重和珍爱,大量消化,遗失后留落到当下的必然珍贵。
据网络信息载,一枚太平天国双龙戏珠小花钱,在2003年交易192500元人民币成交;而另一枚人物鹤龟大型花钱(直径59mm),极为少见,极美品,2008国际春季交易会交易出44.8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花钱的当下收藏价值之贵重。
这是一枚我的藏品,大辽国珍品鎏金“圣宗多寿”花钱。
据传,此钱系为“圣宗”大寿铸造的铜牌,带有庆祝纪念币性质,为花钱。
辽圣宗耶律隆绪(971年—1031年),辽国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12岁登基,在位49年。圣宗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深,向往汉族的封建文明,喜欢读汉文书籍,会用汉字写诗。他曾亲自“以契丹字译白居易讽谏集,召众臣等读之”。
圣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与萧太后一起使辽国进入了鼎盛时期,开拓了辽国的疆域。契丹发源于两河流域,本身为华夏之域。把耶律改姓刘,把后族改姓萧,把国号改为汉,把辽圣宗称作“大汉圣宗”亦是辽代“华夷同风”,南北两族原本为一族的观念。在二十四史的《辽史》中给他这样的赞语:
“辽之诸帝,在位长久,令名(美名)无穷,其唯(辽)圣宗乎!”
由于此花钱铸有佛像,推断为圣宗晚年制作之物,似可视为其六十寿辰(1031年)铸造的庆典铜牌。因有挂孔,又有佛牌性质。
它的一面为一位端坐莲台之上的浮雕大佛,神态稳重安详,另一面为祝寿辞:“圣宗多寿”。其佛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端详、宁静、舒适。“圣宗多寿”以其造型独特,雕刻细腻,图案精美的特有魅力,以及存世极为稀少导致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赢得广大佛教信徒和钱币收藏家的青睐。
此藏品直径37mm,最厚处3mm,重27.38g. 由比重和体积计算与民清时期的七钱二分银币(直径38-39mm,厚度2.5-3mm,标称仅26.856克)相比,又看其包浆及漏出来的底色观察,此花钱似表面有厚层鎏金。从制作工艺、材质、钱文、皮壳包浆整体综合评判此藏品无疑是真品传世佳品。
据网络信息,与此相同的直径3.5cm的一枚“圣宗多寿”花钱,在“广州宣亦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藏有。目前,这种钱币的真品,收藏市场价在万元上下。
2020年8月6日撰稿于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