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进宝”是五代十国南汉高祖刘龑所铸。 刘龑(889年-942年),原名刘巖,又名刘陟。五代十国时南汉(917年—971年)开国者。其兄刘隐为后梁南海王,割据岭南地区,逐渐坐大。刘隐还没来得及称帝建国,就因病在广州去世。刘巖接任静海军节度使,其后又袭封南海王称号。 刘隐死后六年(917年),刘巖在广州(时名番禺)称帝,建国号为“大越”, 改年号为“干亨”,定都番禺(广州)。次年,刘巖认为自己是汉朝皇室的后裔,为了表示自己建国是恢复昔日的汉家天下,于是又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 刘巖于926年为自己改名为“刘龑(【音yn】)”,自创一“龑”字,取自《易经》中“飞龙在天”之意。 又于“白龙”年间(公元925-928年)铸造“飞龙进宝”铜币。与自己的名字完美结合,意欲让名字和年号以及钱币呈现出吉祥长久。顾名思义有“白龙腾飞皇帝进财”之意,也是一种吉语钱,到它是流通币还是纪念币因后世缺少资料难以考证,但从文字讲它更像纪念币。 笔者藏有一枚,直径42mm,厚1.8mm,宽穿10 mm,穿廓1.0mm,字高0.5mm,宽缘3.0mm,重13g。黄铜材质。
此钱书法古朴,制作精整,颇具五代十国钱风。
“飞龙进宝”古泉流传至今相当珍稀,成为难觅古泉大珍之一。
旧谱认为仅见大钱两枚,小钱一枚。钱币收藏家马定祥断其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王刘岩改名刘龚时(公元841年)特铸的庆典钱,是我国历代古钱中奇珍之品。另有“飞龙进宝”银质大钱存世。
实际上现代存世已发现多种版别。直径有43、37、43毫米之别。
2020年7月3日撰稿于成都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