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白玉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它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又细腻,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它的起名还有一个起源,据传,我国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装饰庙宇,雕刻佛像,点缀堂室。因为是从汉代开始用这种洁白无瑕的美玉来做建筑材料的,人们就顺口说成了汉白玉。汉白玉质地坚硬洁白,石体中泛出淡淡的水印,俗称汗线,故而得名汉白玉。汉白玉多为中国古代皇家建筑、艺术品雕刻使用的名贵顶级石料。传说是一次乾隆皇帝母亲重病,御医治疗研发中药称必须配合玉器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为此乾隆皇帝连夜命令工匠赶制出玉碗-玉蝶-玉杯-玉瓶等玉器,款识“乾隆年制”,后期被后人誉为“乾隆孝粉”。“乾隆孝粉”因选用上等白玉制成,琢工精细,造型端庄,暗刻花纹,工艺十分复杂,就算在宫廷也是稀有之物。
手中不小心搜藏有一对据说是汉白玉微雕做成的玉瓶和一个(水仙)花钵。
经过历史长河的蹉跎,此烛台、花钵依旧保存完好,油腻发亮。只见此藏品,全身呈土黄色,已生成老道自然的历史包浆。瓶周身上下采用深浅适度的浅浮雕刀法,携刻了阴阳八卦图、梅花、连枝花等缠枝花纹,花朵叶脉刻画得栩栩如生,纹饰缠绕四周。其纹理线条看似简单,但粗中有细,主层次次分明,流畅生动,呈现出自然奔放、热情活泼的艺术效果,仿若一幅画卷,优美,典雅,是一枚上佳的艺术品。
按网络上的辨识真伪经验,此藏品呈现出以下几何、物理属性:
1、此物的直径、底径和高度三组据之间比例与市场成功拍卖的同款藏品的比例非常接近(官造的同批物件) 。
测烛台1高170.4mm,上端口径28.3mm,外径76.5mm,中肚直径77mm,底圆直径70mm,重达1666g。测烛台2高160.7mm,上端口径32 mm,外径74mm,中肚直径77.5mm,底圆直径75mm,重达1017g。底部携刻有小篆字体“乾隆年制”的款识。
花钵实测高48mm,口径150mm,中肚直径180mm,底部150mm,重1050 g,底部款识“康熙年制”小篆体。
拿在手中沉甸甸地有压手感(据说是汉白玉石头的高密度所致)。
2、当你目光凝视时它温润柔和(玉石的魔力);用火烧不变色,无臭味,短时不发烫,说明它导热性好,是真正的石头制品。绝非民间传说的用塑料粉或其他重金属材料合成压制而成的赝作造假之物;3、无论冬夏,当你以肌肤触碰它时,感觉坚质清凉,像玉石一样润滑细腻;
4、在高倍放大镜镜头下,它的花饰和纹理是由无数条纯手工携刻形成的刀刻纹、纵横细纹明显,清楚自然,并不是规则的机械工作制而成,证明它是典型的手工艺术品。 (符合当时工艺);
5、用强光照射,此瓶能见通透的黄色(非做旧),但又不透光。
6、在瓶周围露底的白色底层处和有包浆脱落的地方用强光照射有非常刺眼的反光(符合汉白玉晶体结构的光照属性);
下面是本人藏品,“乾隆款汉白玉烛台”和“康熙款花钵”的实物高清摄影图片,呈上与读者分享交流。有喜爱者可以笔者联系,将乐意割爱。
2019年11月23日撰稿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