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与黔艺宝联手
我昨天上午走进省博物馆纯属偶然,这个偶然却激起了我想说话的欲望。昨天日志里说的是关于规范用字的话,今天换个角度再说几句吧。
站在博物馆正门的门口往里看,我有点惊诧。记忆中的博物馆不是眼前的格局。原先那个进门时给人宽敞之感的一楼大厅不见了,一个陈列着少数民族蜡染服装、银饰品等商品的小商场割据了原本宽敞的大厅。我走进去“参观”
,感觉完全不像是在博物馆,有点儿像到了被导游带去的购物点。
再看看门外宣传牌上的署名者“贵州省博物馆·贵州黔艺宝” ,顿时明白了自己的感觉是对的,我知道,
“贵州黔艺宝”是一个经营贵州民俗商品的著名商家。省博物馆与商家联手,带着商业气息就不难理解了。
不是所有城市都有博物馆的,博物馆是那个城市的骄傲。博物馆守护的是一片文明土地上怒放过的花朵,走进博物馆其实就是走进一段历史,就是触摸一种文化,就是感受一种风情,这也是各地游客走进博物馆的原因。我们应该感谢博物馆,我们应该善待博物馆。一个拥有博物馆的城市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困难甚至面临经济拮据,政府都该竭力保证博物馆的生存而不该让它委屈,不该让它的形象受到损害。
客观地说,参观完博物馆后,游客购买一点与博物馆有关的纪念品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总觉得,博物馆不能为了出卖商品而损了它高贵的气质,出售纪念品的地方最好设在大厅侧面或外面而不能喧宾夺主。
被商业气息包围的博物馆,还会那么迷人吗?



我参观 “多彩贵州展”的时候 ,大约是10点多钟。
展厅里只有我一人,其间碰到过2位巡逻的保安人员。
大厅里飘荡着音量细柔的、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苗歌(歌碟播放的)
,眼前满是见证了贵州古代文明的文物以及介绍贵州民族风情的图片、文字,仿佛置身于一个飘渺神秘的世界。或凑近去细看平日难得一见的历史文物,或停步欣赏漂亮的民族服饰,或读一读写得颇有味道的介绍文字……,真是获得了不少信息。
客观地说,“多彩贵州展”是花了功夫的,是有质量的。花了这样大功夫的展览,理应让更多的人来参观才好呢。不过,除了我之外,在整个参观过程中(30多分钟)我并没有看到一个观众,真希望这是例外的一个上午。
其实博物馆是最好的学校,为何不组织幼儿园的孩子们、各个学校的学生们,还有我们城市的居民尽可能多地来博物馆参观呢?
一个博物馆的参观人流量,是检验一个博物馆魅力程度的试金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