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之后:假如你是杜十娘,你会怎么做?——与刘老师及二(6)班同学交流

(2006-04-26 21:35:21)
分类: 教苑耕耘

今天我们语文教研组有一堂教研活动课,由年轻的刘老师在二(6)班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同学们已经预习的前提下,一课时完成这篇阅读课文的学习。

课堂上年轻的刘老师神采飞扬,充满了自信与激情;二(6)班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很快就把握了作品的故事情节。客观地讲,同学们学得认真,课堂气氛活跃,大家各抒己见、争相发言,比较好地渗透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我一方面为年轻教师的良好素养而高兴,一方面也为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叫好。

不过,我感到这堂课在活跃的气氛下,隐藏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对杜十娘这个艺术形象的认识不够、对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认识不足。

比如,老师在教学的后半程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假如你是杜十娘,你会怎么做?”

同学们发言很积极,有同学说:先杀了李甲,把百宝箱保存下来……;有同学说:带着百宝箱去过隐居生活……;有同学说:把珠宝分赠给妓院的姐妹们……;有同学说:用这些珠宝做小买卖自己养活自己……;有同学说:用这些珠宝开设一个收容所……;有同学说:把百宝箱扔给李甲,让他受良心的谴责(此说受到大家的反对)……

又如,在上面的讨论结束后,老师还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寄语那时那人。

同学们的发言也很踊跃,有同学率先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要瞬间快乐……”;也有同学说:“……活下去就是最幸福的……”;也有同学说:“不必依附于别人……”;也有同学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到,大家对杜十娘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她为什么要怒沉百宝箱的认识是不准确的,因此对作品社会价值的理解也是不明确的。

原因出在哪里呢?我以为刘老师所设计“假如你是杜十娘,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偏离了作品内容的深层指向,尤其是当同学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缺乏了解、对杜十娘的认识只停留在“名妓”与“渴望从良”上时,这样的问题显然不恰当。如果这样来设计问题情况可能就会不同了:

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

又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如果杜十娘对李甲不隐瞒“百宝箱”,他们是否就会走向美好结局呢?

在关键时候杜十娘为什么不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愤怒地将它沉入江底?

    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这些问题,那就能正确认识杜十娘的性格特点,就能认识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社会根源,就能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与小说的内涵。

 

[参考资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晚明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写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名妓杜十娘因被官僚子弟李甲抛弃、转卖而自杀的悲剧故事,刻划了杜十娘善良而刚强的性格,表现了杜十娘的理想、抱负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以及一旦希望破灭,又敢于殉身明志的气魄,揭露与鞭挞了罪恶的封建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她的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最大限度的反抗与斗争,迸发出了思想性格的火花。

作者对杜十娘这块“明珠美玉,投于盲人”,表示了深深的惋惜与同情。小说抒发的是“儿女情”,让杜十娘深沉的个性在富有特征性的描写中表现出来,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写了“儿女情”,而在刻画人物时反映的则是被压迫者的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事实,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本质,较少有庸俗的气息。

“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

1、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明代的商品经济兴起与繁荣的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宗法伦理向利益驱动转变,这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

2、“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她渴望摆脱非人的处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人间真情,希望用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来换取爱情,但是在那样的利欲熏心的社会里,她的希望注定是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注定是要发生的。

3、“百宝箱”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她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没有提供真情生长的养料和水分。而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甚至错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爱情。不然,就算被遗弃被出卖,她也断不至于自尽。她沉下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这些当时社会容不下的东西。杜十娘不是看错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和戕害。而李甲、孙富之辈,只不过是间接的杀手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