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江月
王江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49,397
  • 关注人气:5,3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雯丽:一个女人的亲情印记

(2010-01-23 11:55:02)
标签:

杂谈

蒋雯丽:一个女人的亲情印记

 

蒋雯丽:一个女人的亲情印记摄影/王坤

 

她是名演员,她是名女人,她是女儿也是母亲,曾经她还是姥爷的外孙女。她是蒋雯丽。

演而优则导。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数易其稿,蒋雯丽完成了一个剧本。内容以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姥爷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记录了一个女孩的成长。

而这对祖孙的“模本”正是蒋雯丽和她的姥爷。这个电影最终定名《我们天上见》。蒋雯丽称写剧本时每完成一稿,她都会取一个名字,比如《伞》、《兰草》等。

蒋雯丽出生在鱼米之乡的安徽蚌埠,这个南方小城多雨,所以生活中离不开伞。而且在她眼里,童年里姥爷的呵护就像是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蒋雯丽对童年和姥爷住的小院印象深刻,因为院子里,姥爷种了很多花草。这次拍电影,蒋雯丽把姥爷的小院“搬”到了淮南,因为原来姥爷的家已搬迁了,没了本来的面貌。

电影中,蒋雯丽把姥爷的生活环境“还原”了,还还原了姥爷的人。在蒋雯丽眼里,电影中的“姥爷”朱旭与自己的姥爷很像,所以她在写剧本之初,脑海里呈现的形象就是朱旭老师。“姥爷没有朱旭老师那么高,文化内涵也不及朱旭老师。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很像——心态平和、热爱生活,乐善好施。”

2009年,是蒋雯丽的姥爷去世30周年,能在这时完成这部电影,圆了蒋雯丽一个心愿。而这部电影被朱旭老师视为封镜之作,也非同寻常。

前不久,在澳门国际电影节上,蒋雯丽凭借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荣膺最佳导演,朱旭获得最佳男主角。为这部电影的双重意义锦上添花。

目前,《我们天上见》已确定在清明节公映。清明时节雨纷纷,为这部如“水彩画般美丽的电影”营造了一种别有的意境。

蒋雯丽说姥爷的一生是很传奇,他是1886年生人,1979年去世,终年93岁。他是中国第一代火车司机。“在我妈妈很小的时候,我的姥姥就去世了。姥爷本来有四个孩子,但是有三个孩子都不幸夭折。”

蒋雯丽的父母结婚后一直两地分居,爸爸在新疆,妈妈在蚌埠。“为了照顾姥爷,我妈妈和爸爸两地分居15年,那时候爸爸每年只能回来一次,我觉得我妈妈这个举动非常了不起,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

拍这个电影时,蒋雯丽还特别邀请父母客串演出,更多的是给那段生活一个特别的纪念。

电影中的两个小女孩(童年和少年)都是蒋雯丽在安徽挑选的,电影里的姥爷和小女孩说的是蚌埠话。

乡音乡情,蒋雯丽都通过这部电影呈现出来。我们天上见——在她的内心深处,姥爷从未曾离开。

戏里,蒋雯丽以一个导演的视角,细腻呈现了一种至真的亲情。戏外,蒋雯丽以一个女性的情怀,追忆了与姥爷在一起的难忘时光。戏里戏外,情真意切。

采访中,我们为蒋雯丽的倾情讲述,深深感染着。那一刻,我们更愿意做个倾听者,而非采访者。此时,我觉得我们转述的语言是苍白的无力的,为了让不在现场的你们,也能感受到这种浓浓的亲情。我用第一人称,还原了一个女孩的视角,一个女人的亲情印记,一个明星的寻常情怀。

 

蒋雯丽:一个女人的亲情印记摄影/王坤

 

姥爷去世的时候,我跟自己说我的童年结束了

我自出生起就跟在姥爷身边,一直到姥爷去世。姥爷去世时93岁,我那时12岁。12年来,我都是跟姥爷在一起睡,有时候妈妈想让我陪她一会,但是,睡到半夜我还是会回到姥爷房间。

妈妈之所以让姥爷带我,是因为她工作很忙,还要三班倒,所以经常不在家。印象中除非是妈妈请病假了,我才能在家看到她。

小的时候我没上几天幼儿图,妈妈送我去时,我就一直哭,从早哭到晚,别的小孩通常哭一会儿就好了。姥爷很不忍心,怕我哭坏了,说还是他来带我。我有两个姐姐,他都没有带过。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幸福地呆在姥爷身边。

年龄稍大一些,妈妈让我去业余体校学体操,每天练习几个小时。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孩都会学一门特长,妈妈觉得我很瘦弱,爱生病,正好我们邻居的亲戚是体操房的教练,所以我就跟着她去了体操房。

其实,我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练体操,个子比较高。老师当时跟我说,你将来要长大个的,我听了还挺高兴,觉得老师在夸我,其实老师的意思是我根本不该学这个。第一天,是姥爷送我去的体操房,练功的时候,老师一把把我拉过去,然后用力分开我的腿,让我压腿……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压过腿的小孩来说,我当时疼的天昏地暗。

记得,姥爷看到这个场景之后,扭身就走了,后来他跟我说他流泪了。这个场景,我放到了电影中。

葛优是这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因为他正在拍摄电影《让子弹飞》,所以他是在片场看的这部电影的碟。电影节结束后,我碰到他,他说有一个画面特别触动他,就是朱旭老师演的姥爷在帮外孙女编辫子……他说看到这个画面他的眼泪不由主流下来,这样的事本是妈妈做的,没想到却是姥爷做……

小时候,我还特别爱听姥爷讲故事。晚上,繁星满天,我躺在竹床上,姥爷就给我讲银河的来历,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当时我觉得牛郎织女特别可怜,一年只能见一次面。

阳光好的时候,姥爷喜欢坐在院子里面的竹椅子上闭目养神,我就坐在他腿上,问他:“姥爷,你是喜欢我多呢,还是喜欢姐姐多?”我有两个姐姐。每每这时,姥爷就会伸出胳膊形象地比划着,他用手臂间距的长短比较着对我和姐姐们爱的程度的不同,说到我时,会把手臂张得很开,我听后特别心满自足。

那时候物质比较贫乏,但是我在同学中的生活算是比较“奢侈”的。每到集体活动,我们都是自己带饭,姥爷经常给我带蛋炒饭,而其他同学一般都是馒头。我特别爱吃姥爷做的菜,姥爷的拿手菜是红烧肉。

姥爷从不管我学习,但我在家写作业的时候,姥爷通常会坐在旁边给我扇扇子、赶蚊子,看我赶作业时,他也跟着着急,恨不得帮我写。

不过,姥爷对我并不是一味溺爱,有些事情他是很有原则的。他有一把戒尺,发现我说谎或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他就会用戒尺打我的手。现在这把戒尺还保存在我们家。

印象中,姥爷很少夸我,但他对我的爱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比如,他喜欢摸着桌角说:“雯丽,你要是总是这么高,不长大,多好!”

我觉得跟姥爷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最温暖的记忆。那时,如果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在体操房不被别人接受,但只要回到家,呆在老爷身边,我就觉得最安全最温暖。

所以,我的内心里一直有一个很强烈的声音:姥爷去世时,我就跟自己说我的童年结束了。

 

蒋雯丽:一个女人的亲情印记 

为了这次拍摄,摄影师王坤特意找了很多的玻璃,现场敲碎,放在拍摄场地中。

玻璃是脆弱的,因此是需要呵护的。而蒋雯丽这部电影的主旨恰为一种亲情的呵护

 

姥爷说花草鱼虫都是有生命的,要经常跟它们说说话

姥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姥爷特别爱整洁,房间里的水泥地永远都擦得亮亮的。盛菜的盘子边上如果淋上点油汤,姥爷都会用抹布一点点弄干净,才端上桌来。

姥爷喜欢在院子里种花,每一个花盆的边角都是洁净的,绝不会让土沾到花盆边缘。甚至,每一株花草的每一片叶子都擦得很干净,花也修剪得很整齐。

姥爷特别爱种花,我们家的小院里种满了花。姥爷种的花并不是很名贵,但是姥爷对种花这件事特别讲究。

姥爷买花盆从来不买有花纹的盆,只买白色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卖那些样子漂亮的花盆?他说花盆主要是衬托花的,如果太注重花盆了,就显不出花的好看了。但是姥爷对花盆的质地还是很看重的,大部分都是宜兴瓷。

这次拍戏的院子外景,我们是在淮南找的,我们家原来的地方都拆迁了。虽然是搭的景,但我基本是还原了原貌,后来,我爸爸妈妈看到这个院子就哭了,想起了很多往事。

因为有些花比较脆弱,冬天的时候,姥爷会把厨房空出来,专门放花。还有一些花甚至是要放在厨房的炉子旁边,比如米兰,它比较怕冷。

那时,我放学后除了帮姥爷浇花,还有就是帮姥爷换鱼缸的水。姥爷养了三缸鱼,姥爷用的鱼缸特别科学,是传统的泥缸,一半埋在土里,一半露在外面,很接地气。因为姥爷照顾得好,我印象中很少看到鱼儿死。

冬天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把缸移到屋里,鱼缸的水面会结一层冰,鱼就生活在下面,因为接着地气,水一点不凉。

记得春天的时候,鱼缸里面就会有好多小鱼苗,然后我就负责把它们捞出来,防止被大鱼吃掉。鱼食是我和姥爷一起去池塘里捞的小虫子和浮萍草,那个鱼塘就在我们体操房的后面。

喜欢跟绿色植物和生物打交道,也是姥爷长寿的原因,因为这些让他的心态很平和、明朗。;姥爷经常跟我说,养花和养鱼都要跟它们经常说说话。要把它们当做一个生命来看,如果花草蒙尘的话,就会呼吸不畅,也就没了生命力。

 

蒋雯丽:一个女人的亲情印记摄影/王坤

 

姥爷乐善好施、喜欢广交朋友

姥爷也是个爱广交朋友的人,他的朋友什么职业都有,有画画的,有搞雕塑的,有京剧团的演员等等。

我们家每天都是高朋满座,除了邻居还有他的朋友们,有的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大家聚在一起天南海北的,什么都谈。这一点也是遗传给了妈妈和我,我和妈妈也离不开朋友。

当时,姥爷的工资和妈妈的工资加起来有100多元,在那个时候算是很多了。但是姥爷每个月都借钱,就因为我们家每天客人不断,所以姥爷经常要备齐烟酒茶,还有糖和瓜子类的零食。

姥爷喜欢用茉莉花茶招待大家,当时这算很高级的茶。姥爷还爱喝点小酒,不是一个人喝,一定要跟大家分享。有时,他的朋友来了,他会亲自下厨炒两个小菜,再喝点小酒,其乐融融。

每当姥爷跟大家聊天的时候,我总是把头枕在姥爷的腿上,趴在那儿听,姥爷则坐在椅子上,他更喜欢听大家说。如果大家涉及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时,他会适时阻止,姥爷是个很有原则的人。

每当想起这些场景,我都会很感慨。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很贫乏,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非常贴近。我记得,到吃饭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就拿着碗满街跑,总觉得别人家的饭比自己家的好吃。不管别人家做什么都觉得香。

这一点,现在的孩子都体会不到。比如我儿子就经常嚷着去饭店吃饭,我就跟他说你妈妈二十多岁的时候还没下过一次馆子。那时的我,最奢侈的就是去小卖部买一个小笼包。

所以,拍这个电影我也想呼吁一下现今社会越来越失去的人情。小时候那些记忆,现在想起来真的很珍贵。

在电影里,我还找来姥爷曾经的一些朋友客串,其中有一个人叫良顺。他现在六十多岁,当年是三十几岁,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他失去了一条腿,那时正当年的他不免心灰意冷,甚至想过轻生。姥爷为此没少开解和鼓励他……后来,他听了姥爷的建议,学做会计。

我这次见到他,感觉他的精神面貌特别好,人看起来也很年轻。他称一直坚持用姥爷的一套保健方法,就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是从头到脚按摩一遍身体。

小时候,我对这位叔叔的记忆就是他几乎天天来我们家。所以,写剧本的时候,有些事情我记不太清了,就去问他,有一些关于姥爷的事情都是他告诉我的。

之所以请来姥爷的这些朋友,也是为了一种纪念。以前,每次回家乡,常听说姥爷的一些朋友过世了,就想找个方式把他们纪录下来。能参与到这个电影,姥爷的老朋友们特别高兴。不管我现在发展如何,在他们眼里,我永远是姥爷的那个外孙女。

 

难忘与姥爷的最后一次握手

虽然,姥爷带我的时候都已经是80多了,但我一点都不觉得他老。

直到有一天,他住院了,我听别人议论说姥爷不行了,后来,姥爷就再也没有回来。

我一直清楚记得与姥爷见的最后一面,但是,我从来没梦见过姥爷,也许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姥爷根本没有走,一直在默默守护着我。

直到,当年考电影学院的时候,老师让我讲述一段最难忘的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姥爷的最后一面。许多老师,听了我的讲述,都流泪了。

那时,姥爷住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12岁,小小年龄的我对生离死别还没有特别的感受,所以我还在姥爷的病房里翻跟斗给他看,因为我正在学体操。

那时候,多是妈妈和大姐在照顾姥爷,因为赶上期末考试,有一个多星期我没有去医院。后来,有两个阿姨到我们家说想要去看看姥爷,当时我还在写作业,我就吵着要跟着去。

进到姥爷的病房,看到姥爷样子,我就傻了。姥爷当时已经靠输氧来维持生命了,他的身上到处插着管子,嘴巴张着,因为口腔溃疡,嘴巴旁边全是紫药水。医生怕他因为疼痛去拔管子,所以姥爷的手脚都被固定着……

看到这种情景,我一下子跪在他旁边哭起来,没想到一个星期没见,姥爷就变成这样了。有个阿姨让我不要哭,说如果眼泪掉到姥爷身上,姥爷就去不了天上了,我就马上止住了哭泣。印象中,姥爷的眼睛已经浑浊了,我们每个人都去握握他的手。我是最后一个,别人握他的时候他都没有反应,只有我握的时候,姥爷一下子就把我的手抓住。我抬头看的时候,姥爷的一滴眼泪从眼角滑落。

第二天姥爷就去世了。

电影里也写了这个情景,但我没有完全写实地拍。因为无法拍出真正的那种痛,我还是希望能呈现一种温暖。

姥爷有一个心愿是土葬。在他去世的这三十年,我妈妈每年清明节都给姥爷扫墓,风雨无阻。我也几乎每年都去姥爷的墓地看看他,跟他说说话,每次说到最后我都会大哭一场。我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他的身边,像个孩子一样,把自己的委屈跟姥爷倾诉……

 

蒋雯丽:一个女人的亲情印记 摄影/王坤

 

我用姥爷的爱影响着儿子和女儿

因为我小时候是跟着姥爷长大的,本来儿子出生时,我也想交给爸爸妈妈带。但等到孩子出生后,看到孩子可爱的样子,我一点都舍不得,决定自己带。

我的爸爸妈妈现跟我大姐住在美国,每年都回来,儿子跟姥爷姥姥在一起的时间有限。所以他和妹妹看完这个电影,还不能完全理解我对姥爷的那种感情。

但是,他们知道电影里的小女孩就是妈妈,所以他们很好奇:妈妈,你小时候是这样子啊!有时候我也开玩笑说,你要不听话,我也像姥爷一样拿戒尺打你们手心。

我去给姥爷扫墓时,也带儿子去过。以前他不太明白这些,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他知道那是他老姥爷的墓,我们还在那儿拍了一些照片,我会告诉他,这是妈妈的姥爷,妈妈从小就是跟老姥爷一起生活的。

也是因为拍了这部电影,我对亲人的爱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一次,写剧本的时候,我留意到了儿子睡觉时的模样,真的像天使一样。我小时候一直跟着姥爷睡,姥爷每天起得很早,我就想姥爷当年是不是也会专注地看着睡梦中的我,那种感受一定跟我现在一样。

我觉得对孩子而言,一是要多花时间跟他相处,还有就是要做好榜样。就像每年春节我都陪父母一起过一样,度假我也是带着父母的,这种亲情的观念会影响到孩子。

今年的春节我会带孩子去西安,陪长卫的父亲过春节,他父亲今年已经81岁。前两年,我父母在北京时,长卫就把爸爸和妹妹一同接过来,大家一起过年。

长卫家里的亲戚来北京,我也会邀请他们来家里。前段时间,有记者采访我,谈到孝顺的话题,我说这是受我妈妈影响,妈妈为了姥爷和爸爸分开15年,这对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和和美美是我最在意的一种生活氛围,所以给儿子和女儿取名“合合”和“每每”。

现在,儿子和女儿也受了这种影响。有一次,儿子让我看他写的一篇作文:“我心目中的妈妈”。那时他上一年级,刚会写字。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心目中的妈妈是爱我的……我看了特别感动。这张纸现在还放在“合合”书桌的玻璃板底下。

儿子跟妹妹相处也很融洽。虽然,他知道妹妹是妈妈收养的。妹妹刚来的时候,他也不太情愿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妹妹,但是现在他学会了分享,妹妹不会的,他也会教妹妹,他现在很愿意当哥哥。

我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也很客观。谁不对就批评谁,不会有意偏袒哪一边。“每每”也知道自己是收养的,她来我们家已经3岁了,我觉得这样对她更好,否则等她长大才知道,会很委屈。儿子前两天学习用英文介绍家庭成员,他充满感情地说:我们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我和妹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