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购分众的几个疑问
(2008-12-24 17:53:32)
标签:
it |
分类: 通信世界 |
新浪网22日以增发4700万股普通股的方式,收购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分众传媒(FMCN.NASDAQ)旗下主要户外广告资产。这桩价值约合13亿美元的交易,成为2008年中国新媒体行业最大的收购案。
2008年注定是个大事年,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或者公司之间。个个大事都对国家、社会、百姓、产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不说奥运、不说地震、不说金融危机。。。慢,金融危机还得说一下,因为金融危机好多公司的资金链都断了。资金链断了的后果之一就是好多公司倒闭了或者卖了。
新浪网收购分众传媒的户外广告,虽然好多专家都齐声叫好,但我总感觉里面有文章。其中最大的一个疑惑就是,江南春的资金是不是链断了?
江南春的名字这两年一直被媒体所热捧,他的分众也成为资本运作的典范。在两年资本市场造神运动中,江南春和分众是众目仰止的。在这个神话下,出现了一系列的小“分众”,要么想复制分众的故事,要么想被分众收购。
分众的成功,其实从根本上说是就是钱堆出来的。年初的时候,我还在《数字商业时代》的时候,一个同事因为分众无线被央视曝光的事采访分众后,回来后就说,分众肯定要出事,她的依据是分众的资本架构太复杂了,一个靠玩资本游戏的公司是迟早要出事的。
当初这样的话是没有人能听进去的。因为在金融危机没有发生之前,人们对资本的追捧是热情的和失去理智的。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实在2007的时候就开始露出端倪。当时的风投已经不看好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开始转向以连锁酒店为代表的实体投资。分众在疯狂收购之后也开始出现问题,内部发展目标不清晰,外部发展模式开始受到质疑。年初被央视当头一棒之后,分众再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媒体对分众的关注一下失去了热情。当它再次出现的时候,岁尾年末,却是被出售的命运。
第二个疑问是新浪和分众的策略能否成功。
分众把自己立命的根基卖给了新浪,留下互联网广告业务、影院广告业务以及传统户外广告牌业务。新浪购买分众传媒旗下的分众楼宇电视,框架广告以及卖场广告等业务。这两家正好向各自善长的领域进军。目前新浪业务分布广告占了72%;移动增值占26%;分众传媒业务收入主要来源分布为互联网广告32%、楼宇广告41%、框架广告20%、卖场广告7%。新浪此次收购了相当分众68%的主要业务。
有分析认为新浪收购是拿到了一块“现金奶牛”, 因为分众的户外数字媒体业务有盈利,有收入。新浪拿到这一块后显然希望往一个更大、更广的媒体层面发展。而分众出售这一块肥肉是“曲线实现了好耶上市的目的”。
如此看来,新浪收购分众的户外广告是为了现在,分众出售户外广告是为了未来。但两家会在各自己的新领域内成功吗?
留此存疑,以待来年验证吧。
第三个疑问是为什么不用现金收购?曹国伟不用现金,而用了4700万股新浪的普通股,相当于13亿多美金收购分众的户外广告业务,可以理解,在现在这个现金为王的时代,谁手里有现金谁就是大爷。但江南春为什么不要现金?
大家知道新浪的股权是很分散的。当年陈天桥2000多万股的时候就想成为新浪大股东,现在江南春都4700万股了,是不是已经成了新浪大股东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种收购其实就是就可以视为一家公司内的资产挪移,也可以解释江南春为什么要将赢利的68%的主要业务卖给新浪。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所有的疑惑就都没有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