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2014-09-09 09:46:10)
标签:

军事

北极村

漠河

神州北极

迟子建

分类: 驿路风情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车子返回原路,直奔北极村。
   我常常深情地凝望着祖国地图的最北端,想象着它的模样、风情与神秘。曾到中国最南的三亚“天涯海角”石柱旁的海水里,感受椰风海韵;也曾在祖国东端成山头,古人称之为天之尽头,最先把太阳迎进祖国,如不到神州北极漠河一游,实在是洞房里少男人——缺憾(汉)。

    路况很好,车子飞奔,不到1小时即到一路口,一大牌坊门楼,上有行书“北极村欢迎光临”。进入不远,是一白色栏杆大桥,过桥,桥头东侧旁立一约3米多高巨石头,上有遒劲行楷“北极村”字样。

   桥头西侧有农家小院,木头板子围绕的篱笆院墙,墙上爬满了不知道名字的绿色植物,院门钉着一大木牌子,黑色毛笔字体“北极村口第一家”。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车子直行,遇一稍宽路拐向东行,路过北极村中心学校,生产队饭店等到一广场,广场对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峰。
   车子停在广场旁边,广场比较大,有4个篮球场大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上有龙飞凤舞草书“神州北极”。友人说,这是漠河县政协主席所写,李长春视察此处,问其谁书写,听后淡然评价还可以。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巨石背后两步远,就是赫赫有名的黑龙江。凭栏远眺,江水涛涛,水流湍急,浩浩荡荡,自西向东,迤丽远去。
   自台阶下到江边,江水浑浊泛黄,漩涡鳞次栉比,水声呜咽沉重。顺江水远眺,如黑色巨龙,盘旋向前。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黑龙江是中俄界河,以河中心为边界,北面是俄罗斯,南面是中国。这里原来是中国内河,1858年,沙俄以武力胁迫淸政府签订《瑷晖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拱手让给了沙俄,从此内河变成了界河。老祖宗留下的家业被人蚕食,心里感觉沉甸甸的,弱国无外交,落后贫穷就会变成刀俎鱼肉,任人宰割。每个中国人都应牢记这个耻辱,奋发图强。在中国的北极点,黑龙江这条神秘的血泪河,已从往日忧伤中醒来。她带着历史的沧桑,也带着时代的辉煌,在两岸的敬意中,缓缓地向南流淌……
    遥望对岸,昔日的故土家园,现已尘封为异国他乡。山还是那样高,林还是那样茂。不同的是这边的喧闹与那边的萧条;还有大自然在不同的时间分给双方不同的蛋糕——那边一片林,在阳光沐浴下鸟鸣山幽雅致;这边一道岭,在云雾笼罩下哇唱雨朦。

     回返时,汽车嘎然停在了路边一个院落前,山墙上“中国最北人家”字样牵住了每个人的视线。原来这是一家客栈,虽用钢筋水泥建造,外观却仿原木搭建,能以假乱真,屋前有菜园,大门爬满青藤,还结了几个葫芦。据说,这个位置是用经纬仪测定的。

      我想,这“最北人家”的创意实在有商业头脑,试想,花同样的钱,来此找北的人谁不想住在中国最北一家呢?听说这客栈是两家合开的,其中姓李的是中国知名女作家迟子建的姨妈家。迟子建这位从小在北极村长大的作家,她的小说《北极村的童话》、《白银那》就取材于当地生活。北极村的特殊文化底蕴养育了作家,人们又从作家及许多亲历者的笔下,发现了北极村的神韵,萌生了“找北”的意愿。其实,这里好多东西都可以冠以“最北”字样,如最北一店、最北的邮局、最北的哨所、最北的……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漠河纪行之四:来到北极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5年05月1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