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2010-10-31 16:19:23)
标签:

努尔哈赤

沈阳故宫

满族

大政殿

麟趾宫

分类: 驿路风情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中国东北部辽宁省的省会沈阳旧城的中心,它是清朝(1616-1911)最初的皇宫。沈阳故宫比北京故宫要小很多,不过置身其中会觉得比北京的那个干净,利落。我想,如果是皇帝,他会觉得这个故宫更有家和办公室的感觉。北京则更像传说中的宫殿。沈阳少了些亭台楼阁,每间宫殿,房间更加宽敞,甚至连灶台,卧室,客厅都混在一起,有着一种更原始的感觉。北京则在每间殿内隔出N多不同用途的小空间。多次在小说,影视剧中听说的皇太极的一后,四妃,这次也看到了他们的住所。著名的关雎宫,麟趾宫。。。还有庄妃的永福宫。皇太极和他的皇后是住在一处的,
    它的历史比较独特。17世纪初,在中国东北部的游牧民族满族建立政权后,后金皇帝努尔哈赤以沈阳为都城,修建皇宫,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继位以后,将后金改国号为“清”,并将宫殿修建完成,这就是沈阳故宫。清朝最早的两个皇帝皇太极和福临都是在沈阳故宫继位称帝的。后来,清进入中原推翻了明朝,成为中国新的中央集权政府,并迁都北京,清朝皇帝从此入住北京故宫。沈阳成为清政府的陪都,沈阳故宫则被称为“陪都宫殿”。 

    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有70多座建筑和300多间房间,它与中国传统的皇宫建筑不同的是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色。沈阳故宫建筑群分为中、东、西三路,其中东路的布局最具代表性。东路的主要建筑是大政殿,它是清帝日常办公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大政殿两侧,建了10座亭式小殿,它们两两相对,由北向南呈雁行分布,这就是十王亭,十王亭是十位朝廷重臣办公的地方。从建筑上看,大政殿其实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所以被称为宫殿。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筑格局,都脱胎于游牧民族的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从流动、迁移的帐篷,到固定下来的亭子,这显示了游牧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 
  沈阳故宫里有许多满族的民俗讲究。比如在中路建筑清宁宫的正门前,有一根近7米高的木杆在当院竖立着。这根木杆被安放在一个汉白玉石座之上,顶部套着一个锡斗。咋一看,皇宫里竖立这样一根木杆,显得不伦不类,与周围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很不协调,但是,这却是一根非同寻常的木杆。这就是索伦杆,它是满族传统的祭天“神杆”。按照满族的传统,在用此神杆祭天时,还要在上面的锡斗里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内脏,用来喂食乌鸦以示祭天。这种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早年曾被追杀,努尔哈赤实在无路可逃了,就躺在一条草沟里听天由命。这时突然飞来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将努尔哈赤严严实实地遮盖住,因此努尔哈赤逃过了追兵。后来,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做了皇帝。他为了感报乌鸦当年的救命之恩,下令满族百姓都要在自己的院子里竖立木杆套锡斗,以美味祭祀乌鸦,这便有了今人在皇宫内看到的索伦杆。在沈阳故宫里,满族文化随处可见。比如寝宫比正殿高,这是满族在山林中游猎时择高而居生活习惯的延伸。不过,在清初,清朝统治者已开始吸收中原文化,所以汉族文化在沈阳故宫里的影响也相当明显。比如大政殿的建筑结构,就延用了宋代(960-1279)的建筑模式,属于汉族的传统建筑手法;寝宫的名称与汉民族的命名方式相同,比如关雎宫、麟趾宫的名称,就来自汉族的传世经典《诗经》。 
  沈阳故宫的主体部分初建于公元1625年,历经10年建成。后来,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又加以修缮、增建,历时150余年,沈阳故宫因此融会了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沈阳故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标志。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古典和时尚的结合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日晷也称“日规”,是古代计时器,利用日光照射指针在晷盘上的投影标示时间,建于1745年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崇政殿后面的凤凰楼,高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据说这是皇太极狩猎时射杀的熊皮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驿路风情】清兴之地-沈阳故宫                       游览完故宫,我们在这里品尝了赫赫有名的边家饺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