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风情】美轮美奂的蝴蝶之梦

标签:
骠国蝴蝶泉边蝴蝶之梦郎和雯大理旅游 |
分类: 驿路风情 |










在大理,我感受到了蝴蝶演绎的“蝶文化”源远流长,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使人们叹为观止。
大型梦幻风情歌舞晚会《蝴蝶之梦》,以大理特有的“蝴蝶”为名,推出梦幻般的意境,亦梦似真,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眼球,具有极大的魅力。
大理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早在唐代“南诏国”,云弄峰下霞郎和雯姑相恋,被王子追赶,两人走投无路只得拥抱跳进“无底潭”中,殉情化为比翼齐飞的彩蝶……从此,人们就把无底潭改为“蝴蝶泉”。而霞郎和雯姑化蝶之日正是农历四月十五,因此人们又把这天作为“蝴蝶会”。以后每年会期,青年男女就纷纷来到蝴蝶泉边倾诉衷肠,载歌载舞,表达爱慕之情。
宋代“大理国”时期,到大理的骠国(今缅甸)王子舒耶陀在“国宾馆”五华楼受到大理国王的热情款待,身穿“蝶翅霓裳”的阿凤公主跳起欢乐的舞蹈,向王子献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两人相爱了,虽然受到身毒(今印度)法师的阻挠,俩人矢志不移。王子返回骠国后,带去了大理国精美的蝶画和蝴蝶标本,使大理的蝶文化传到了东南亚国家……
元代到大理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大理的蝴蝶泉极为赞赏,并带回蝴蝶制品进献当年远征大理的元世祖忽必烈。后来他返回意大利,还珍藏着大理的蝴蝶画,以示对这“东方瑞士”的怀念……
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不远万里,到大理游览了著名的“蝴蝶泉”,在《滇游日记》中描述:“有蛱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还作了详尽的采访笔录:“泉上大树,当四月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以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电影《五朵金花》,使大理蝴蝶泉蜚声海内外;那耳熟能详的优美动听歌曲《蝴蝶泉边》,使大理走向世界。
《蝴蝶之梦》荟萃大理乃至云南的风光和民俗风情,节目内容由“序”、“洱海明珠”、“三塔香云”、“苍山叠翠”、“蝴蝶泉边”等五个部分构成,向观众展现了“传承的梦”、“蓝色梦乡”、“金色梦境”、“绿色梦情”、“彩色梦幻”的梦境。
整台晚会不再使用单节式过渡,而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运用现代声、光、电交织,托出庞大壮丽场面,以活泼欢畅奔放、热烈的风格演绎苍洱之滨乃至云南秘境的美丽故事,用民族歌舞和风情充分展示云南的民俗风情、奇音妙舞及古国神韵,让你在轻松愉快中解读云南,融于大理。
南诏文化的璀璨展现,是《蝴蝶之梦》的一大看点。唐代在中原王朝支持下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地方政权“南诏国”,曾显赫威震于世界。舞台上的杜鹃花簇拥着崇圣寺三塔,使观众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南诏盛世”。众仙女飘然而降,引来各方朝拜绝艺:天竺古印度舞、金刚舞、古阿拉伯舞……令人炫目,别开生面。大地升腾起十名三塔女,融成了光焰无际的千手佛……逼真显示了南诏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中外游客大饱眼福和耳福。
在民族歌舞“原汁原味”上创新,加入现代审美元素,是《蝴蝶之梦》的一大亮点。藏族雪山下的“锅庄舞”,在传统动作的基础上巧妙融入西方“踢踏舞”的节拍,显得很时尚和有现代情趣。大理南涧彝族著名的“跳菜”,服饰和动作有了创新,原始古朴的动作中渗入了新韵。月下孔雀在流溪中蹁跹,佤族姑娘的“甩发舞”,都新颖别致,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