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馨香一瓣]用锻炼挤走生病的时间

(2010-03-11 10:01:10)
标签:

健身

养生

带脉

两手

劳宫

太极拳

房价

春运

春晚

两会

余秋雨

孔子

体育

分类: 晴耕雨读

[馨香一瓣]用锻炼挤走生病的时间
     不久前,单位组织体检,结果出来吓了一跳:轻度脂肪肝,有三项生理指标超过正常值范围。

     医师给出N条忠告,看来,不加强锻炼是不行了。

     我想,如果不用锻炼挤走生病的时间,就只有被迫腾出时间去生病了!!!

     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上班的时候,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是在办公室。

     特别是有紧急任务的时候,更是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

     经常加班,时间一长,常有骨松筋软,疲惫不堪感觉,可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吧。

     怎么锻炼呢,上网查了一下。

     体育运动里面,练习太极拳效果比较好。

     适逢体育局在机关大院里举办太极拳培训班,就于昨天参加学习了。

     老师教的是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一下午学了三个内容:起式、拦雀尾、单鞭。

     几遍练下来,已经有微汗的感觉。

     看来还是锻炼的太少了,平时依仗年轻力壮的就不怎么注意锻炼,时间一长体质就下降了。

     学生时代,在老家曾经跟着当地拳师学过一些拳种,有梅花拳、大洪拳等等。

     但参加工作后疏于锻炼,现在连套路打起来就很生分了。

     又辑录太极意念养气基本功法,慢慢习之。

 
[馨香一瓣]用锻炼挤走生病的时间

     此功在意念中模拟仙鹤两翅开合的动作,吸气时假想开翅采日月之光,呼气时假想闭翅。习练者实践后,普遍感觉全身舒适,气力充沛,尤适合初学太极者练习。


    此功法分三个阶段,各以仙鹤舒翅、开怀、导气作为比喻。


    1.舒翅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自然下垂,眼帘自然下垂,但不闭合。松肩坠肘后,两手自然抬起捧着肚子,两中指尖隔着衣服放在肚脐的边缘上,手腕和肘轻轻地(用意不用力)贴在带脉上。意想手心劳宫穴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已贴住时,就改意想少海穴(肘内侧肘横纹端)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贴住时,又回想劳宫穴贴带脉,如此往复循环。


    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但要以舒适为度,并逐渐延长时间。这时,觉得似乎两手(双翅)抱着一个大球,两脚踩着一个大球,头顶着一个大球。这三球相照就是“三田合一”。待到手抱的球似乎要突出时,就可转入下一个阶段。


    2.开怀  两手中指尖离开肚脐,引导两手向外、向上,直到手指与肩平。两手又转向下,以两中指尖按摩气冲穴(气冲穴在腹股沟上部.耻骨结节处上方)。然后,两中指相继按摩阴陵泉、三阴交、悬钟、阳陵泉和环跳穴。然后,两手扶着后腰,中指尖在命门穴(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拇指朝下,意想以两手心和命门为圆心各一圆,就形成三个圆,叫做“三环套月”。三圆本是直立的,要意想着把三环摆成水平,这时身体往后仰,似伸懒腰动作(但不要用力)。这就如同仙鹤张翅一样。


    这样坚持一会儿,直到觉得两脚心已人地而头顶百会穴贴地时,腰可伸直,像受力向后弯的藤条,等外力取消时,自然弹回原来的样子,这时,百会就会将涌泉的“水”引上来,这叫“龙头引水”。然后,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垂,休息一会儿,就可转人第三阶段。


    3.导气两手上举,手心相对,肘微屈,掌心分开同眼宽。两中指尖与眼同高时,中指相接,然后分开,使掌心分开同大脚趾尖的距离,并且张开。然后,两中指又相接后随即张开,两臂分向左右侧斜上方伸出,掌心朝天。这时脚跟离地,意想着鼻子尖尽吸天地之真气。然后,两手中指相接,随着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落分开。这时,意念想人中穴,将刚才吸得之气下贯丹田。如此吸10口气。


    最后,再做一遍第一阶段的功,作为收功。


    要点说明


    1.基本功主要是意守丹田或其他穴位,从而达到以意领气、人静等意念功夫。


    2.有些习练者,特别是许多初学者将练功之气和呼吸之气混淆起来,调息过早且勉强,引起了头胀或胸痛,因此望而生畏,不敢再练。其实,初学者最好不管呼吸,着重掌握意气导引,待有一定基础后再调息。


    3.从现代生理学角度来看,练功之气并不是呼吸之气,而是在其过程中,人脑放出的入静时特有的脑电波,使意守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充沛,新陈代谢更旺盛,其作用不仅止于某穴位,而是通过经络或其他系统影响其他部位,甚至影响全身。[馨香一瓣]用锻炼挤走生病的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