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灵性十足崂山树

标签:
爱在中国行太清宫古柏柏树绛雪蒲松龄崂山旅游 |
分类: 晴耕雨读 |
走进崂山,我被树的灵性与宽厚深深感动。
崂山是宽容的,接纳着人们从天南地北带来的树种;崂山的树也很争气,棵棵有风格地生长着,回报珍视她们的人,回报养育她们的崂山。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主要游览了太清宫。
崂山太清宫由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组成。我们来到的是三官殿的正门,大门两边有两棵古老雄壮的银杏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银杏树最大的特点是有性别之分,这两棵均为雄性。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为什么叫公孙树呢?这是因为它生长缓慢,爷爷种下的树,到了孙子一代才能吃到果实,故有“桃三杏四梨五年,无儿不种白果园”之说。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又名耐冬),高8.5,树干围1.78米,树龄约700年,为世界少见的大山茶。传说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从附近的长门岩海岛移植到这里来的。据植物学家称:这株山茶灰?说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即使在四季如春的南方,其长势和树龄也属罕见。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来崂山时,曾经住在三官殿东厢房,他写作《香玉》的前景是:有一天晚上蒲松龄正在看书,忽然觉得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朦胧中,发现窗外一女子的身影一闪而过,起身推门一看,没见着人影,只有满院香气袭人。这一夜,蒲松龄怎么也睡不着了,恍于梦境中,只见上清宫的牡丹仙子和院子里的耐冬仙子来访,求他为他们立传,于是灵感油然而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聊斋故事《香玉》,其实,绛为紫色,雪为白色,一紫一白构成奇特景致,文中的花神“绛雪”就是这株山茶的化身。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发生了一个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正因为这美丽的神话故事使这些古树名木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当然,特别令人惊叹的还是三皇殿院内的一株古柏。古柏,即柏树,学名“桧柏”。树高22余米,树干围3.75米,冠幅东西向为11.7米,南北向为14.2米,这株古柏传说是太清宫开山始祖、汉代人张廉夫所栽植,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因植于汉代,所以人称“汉柏”。这棵神奇的古柏,干如青铜根如石,历经沧桑,是太清宫无言的见证。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株古柏从树干上又长出两棵不同类别的树:一株碗口粗的凌霄盘旋绕在古老高大,挺拔刺云的柏树上,直达顶梢。凌霄盘树并非为奇,奇的是这棵凌霄完全寄生在古柏身上,被认为是一个新发现。更奇的是,这古柏枝干的一个小树洞还寄生着一株盐肤木,即五倍子树。这种树本来具有耐干旱瘠薄的特征,加上这里气候湿润温和,仅仅凭借一个小小的树洞,不仅年复一年的生存下来,而且花繁叶茂。形成了极为奇特的“三木一体”现象。这一奇特现象包含四奇:第一奇是3种不同树种共同生长在一起,柏树是乔木,凌霄是木藤,盐肤木是灌木;第二奇是阔叶树与针叶树共存,柏树为针叶,其他两种为阔叶;第三奇是落叶的与不落叶的连体,柏树为长青树,其他两种为落叶树。第四奇是开花的与不开花的共荣,柏树不开花,其他两种都开花。我去游览时恰逢花期,只见树上挂满钟形橙红色的凌霄花儿,实在非常艳丽,给人一种似乎柏树是在借花献佛的感觉。三树和睦相处,同生共荣,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一绝,是植物学界罕见的自然奇观。
崂山之树修伟怪异,如有道骨仙风。
站在崂山之颠,放眼远望,有树点缀的崂山令人如入梦境。
你瞧,那山峰全被茂密的松柏所覆盖,一片蓊郁郁葱茏;山坡上针叶树和阔叶树相间,乔木和灌木杂林,婆婆娑娑,各具风采;山下则是泉水淙淙,修竹成林,连片的花木五颜
六色,争奇斗艳;方圆十余里的山窝里,云气离合,岚光变幻,丛丛绿树红花
掩映着青瓦房舍,到处树木苍郁,花繁草茂,到处生机盎然,成片林木给人以翠绿、恬静、幽邃、清凉之感;特别是那浓荫遮天的参天古树,它集古,奇,灵,神于一寓。
常言道:“